故宫万种产品让游客把文化带回家(2)

2016-05-17 09:13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文创产品迎政策利好

访美术馆:创意与技术

一把“朕”系列折扇售价30几块钱,百姓的投入不多,却能从中找到乐趣,对于产出它们的故宫来说,物美价廉的文创品却是故宫文化绝佳的传递者。这样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也被“同行”借鉴。

与北京故宫相隔不远的另一家文博机构则走着另一条文创之路。中国美术馆一层有一处专为创意产品开辟的展销区,这里地方不大,但每件产品都透着“文艺范”。

49
西游系列手机壳

用当代艺术家岳敏君标志性形象制作的西游系列手机壳今年尤其受欢迎。智能手机壳的背面有着这位艺术家独创的个人脸谱化形象“大笑脸”,而手机壳上的形象不仅保存着开怀大笑的表情,还通过细微的处理,将人物刻画成西游师徒四人,根据不同手机型号,这种艺术感十足的壳分大小号,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称,因为今年是猴年,所以大师兄孙悟空的形象特别受欢迎,也卖得最多。记者注意到,这里不仅有当代艺术衍生品,还有不少纯中国的艺术礼品,像名家制作的紫砂壳,陈列在橱窗里,不仅可以作为展陈,还能销售。

除了这些常态的文创产品,一些新技术也逐步加入其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最新推出的“指触魔卡系列”文创品,就借鉴了手机软件让国宝活起来,像人面鱼纹彩陶盆、击鼓说唱俑、四青铜方尊等国宝不仅在现场可以看到实物,360度全息影像也通过这套衍生品通过手机实现实时观赏。

北京的名片要考虑印什么

文创产品当下面临的问题无非就是“卖什么”和“怎么卖”的问题,若说营销手段在当下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各显神通,一不留神就成了热点。

但若无强大、专业的团队去考虑文化挖掘与原创的问题,即便炒出了热点,是否能够久长又成了令人担心的问题,毕竟文创产品的成功有时候可不是靠脑洞大开和哗众取宠,产品的实际质量才是保证文创产品热卖的前提,远大于营销方式的选择。

之前一些文化文物单位推出的甚至不能称为文创产品,顶多是周边或者是旅游纪念品,而且大多千篇一律,质量参差不齐,个别部门单位甚至没有文化创意产品这样的概念,更别提做好或做出品牌了。

文创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拉近老百姓与文化、文物的距离,如果大家都在想方设法以营销为目的,普及知识、教化人心反倒成了无足轻重的事情,是否违背了文创产品的初衷呢?

我们可以想见,《意见》出台后,文创产品将如雨后春笋,文化文物单位也将对文创产品更加重视,这一点无疑非常值得期待。但我们也应当警惕只顾炒作概念不顾文化底蕴的问题,就像《意见》中写到的,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王萌 刘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