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昆《十五贯》60年后再晋京

2016-04-28 08:47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三地联动五代同堂经典贺甲子

“60年前,满城争说《十五贯》;60年后,《十五贯》又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的钮骠,在4月27日举行的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暨《十五贯》晋京演出6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对浙江昆剧团时隔60年后再度晋京演出《十五贯》如是感慨又充满期待。此后的5月12日,浙江昆剧团将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浙沪苏”三地联动、浙昆“五代同堂”版《十五贯》。

据介绍,浙江昆剧团成立于1956年4月1日,是由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樑等人,在原民间戏班“国风昆苏剧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昆剧艺术表演剧团。1956年4月,《十五贯》晋京演出,轰动全国。而参与此次《十五贯》60年后再晋京的“浙沪苏”三地的艺术家们,则系出同门,皆是受“传字辈”先生们传祚之惠。如今已年近耄耋的他们再度晋京献演,只为两个字,就是对周传瑛等浙昆创始人的“感恩”。此外,此次《十五贯》的演出阵容中更是汇集了浙昆“世、盛、秀、万、代”五代人昆剧传人。

曾一度达到“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高度的《十五贯》,在60年里常演不衰,除了其昆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之外,故事本身也具有非常深刻的时代意义,发人深省。此次,《十五贯》60年后再度晋京演出,踏上60年前老先生走过的路,既为60年昆曲的发展交出一份答卷,也期以此为载体,重温一出戏与一个剧种的故事,共贺新时期背景下昆曲发展的盛世繁华。

另据介绍,浙江昆剧团还将于5月13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十五贯》座谈会,纪念1956年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的昆曲《十五贯》座谈会。正是在60年前那场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在其长篇讲话中,把昆曲誉为江南兰花,盛赞《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

昆曲“知音版”《怜香伴》驻场正乙祠

作为“观其复”昆曲系列演出的开幕大戏“知音版”昆曲《怜香伴》将于明天在北京正乙祠戏楼首演。这台剧目将原汁原味按古法做戏的“观其复”昆曲系列演出,有望与正乙祠戏楼合作,打造长期的昆曲驻场演出。

1650年,40岁的李渔写下昆曲剧本《怜香伴》。监生范介夫的妻子崔笺云在新婚满月到庙里烧香,偶遇乡绅小姐曹语花,崔笺云倾慕曹语花的体香,曹语花爱怜崔笺云的诗才,两人在神佛前互定终身。随后崔笺云设局,将曹语花娶给丈夫做妾,自此知音相伴。

《怜相伴》昆曲系列的制作人、导演张鹏说:“观其复”计划做一个系列的老剧本的复原演出,通过跨界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和其他领域观众对昆曲的关注。

已经有300多年历史的正乙祠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纯木质会馆戏楼,此次昆曲在正乙祠演出是“非遗+物遗”的模式。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和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