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夜茴“不敢”当导演

2016-04-25 09:20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世界读书日 名家倡导“阅读+我”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北京阅读季“阅读+我”行动计划在京正式启动。全城尚读马拉松全面开跑,名家大咖云集,刘慈欣签售会现场谈中国阅读现状,叶嘉莹、曹文轩、贾平凹等知名作家隔空倡导“阅读+我”……

作家九夜茴在悦读嘉年华活动的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将以编剧的身份,改编自己同名小说《初恋爱》,同时表示,虽已是作家、编剧双重身份,但自己更爱当作家,至于导演她还没有那个能力。

18
作家九夜茴又一次当起了编剧。

对话九夜茴

《初恋爱》比《匆匆》更纯

4月23日,京东在北京鸟巢上演了中国首次场景化悦读嘉年华,梁晓声、九夜茴、知乎大神等纷纷分享读书趣事。继电影《匆匆那年》、电视剧《花开半夏》后,作为同名小说的原著作者,九夜茴将再次“主刀”以编剧的身份,改编自己的同名小说《初恋爱》,她在活动现场接受了记者专访,聊起了新电影和新的写作计划。

不想转型当导演

信报:电影《初恋爱》与《匆匆那年》有什么不同?

九夜茴:首先,这次我的参与度会更高。《匆匆那年》当时是3个编剧,而《初恋爱》是我独笔。其次,两个电影的内容也不一样,《匆匆那年》体现出来的是青春成长的过程,但《初恋爱》讲的是青春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样子,更单纯准确。

信报:现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都是通过电影被认可,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九夜茴:在以前,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是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国内外都是这样。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文学和电影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一直存在。只不过,现在这个市场特别热,大家盲目操作的比较多。但我相信大浪淘沙,以后在这个环境里会有越来越多的精品。

信报:现在,很多作家都开始转型当导演,比如张嘉佳、韩寒,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九夜茴:我应该不会,我觉得张嘉佳、韩寒他们都很厉害。其实,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也会对写的东西有既有的画面。但我自己能力有限,最感兴趣的还是创作,与纸和笔的接触。如果让我操控一个剧组,我还是不行。

写小说感觉像上帝

信报:现在,你已集作家和编剧双重身份于一身,你觉得这两个身份有什么不一样?

九夜茴:我更喜欢当作家,这是一件更自由的事情。我特别享受写小说的过程,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上帝,可以操控一切,所有人物的命运都在我的笔下,简直就是顶级大boss的感觉。而编剧就不是,显得苦兮兮得多。电影需要吸取不同的意见,再融合到一个剧本里。

信报:今后会有什么新的创作?

九夜茴:未来,我会创作一部有关我自己家族史的故事。我们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中国式家族,属于乡绅家族,我所受到的教育和我从小听到的我们家的故事息息相关。很多小时候我听到的人物,当时就想把他们写下来。但因为这些故事都太好了,所以,我对待它比以往的作品更谨慎。现在随着成长,故事积累得越多,看法也越多,再融合我自己的经历,我才觉得我可以写了。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刘珲 武祉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