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艺术基金全额资助项目北京人艺“话剧编剧人才培养”研修班正式开班。台前大戏不断,幕后则开始了专业领域的教学与培训计划。该项目将持续一个月的时间集中授课,为中青年编剧人才提供最专业的指导和实践平台。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蔡武介绍,2016年申报已经有1万多个项目,组织了上千名专家进行评审,预计通过项目会达到1000个,将有近8亿元的资金扶持计划。
改变旧法 基金意在孵化
国家艺术基金2013年成立,一直伴随国有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艺术改变单纯向中央院团拨款的财政支持,改为向全社会文化创作的资金支持,体制内外的平衡是第一要义。用这样的资助来支持艺术创作、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传播。蔡武表示,“北京人艺的编剧班就是人艺申报的,目前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编剧人才培养完全符合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资助方向,可以预见这个项目的后续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因此由国家艺术基金全额资助”。
数字显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经评审确定了728个立项资助项目,资助总金额约为7.5亿元。2013年12月成立,2014年1月发布指南、申报、评审,通过后列为资助项目,2014年当年就资助了390个作品,总额4亿多元,第二年指南逐步扩大,从创作舞台艺术、音乐剧、摄影美术,又逐渐扩展,2015年资助了728个项目,有近7亿元的资金投入。2016年申报已经有1万多个项目,组织了上千名专家进行评审,预计通过项目会达到1000个,有近8亿元的资金资助。从过去每年不到2亿元,到现在一年将近8亿元。除了财政还将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创作。“基金意在高原基础上形成高峰,这才是文化体制改革要达到的目标。”蔡武说,“国家艺术基金作为艺术发展的孵化器和发动机,要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主抓剧本 看好剧长啥样
“从60多年前建院之初,北京人艺就有着重视剧本、尊重剧作家的传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介绍,曾经被称为“郭老曹剧院”的北京人艺也因为郭沫若、老舍、曹禺这些一流剧作家的一流作品而奠定了其话剧舞台的根基。60多年来,北京人艺一直致力于结交剧作家,努力打造“戏保人”的高品质剧作。
“抓剧本成为每一届领导班子的工作重心。”任鸣说。“北京人艺不断推进剧目建设,在上演经典作品的同时,下大力气打造原创作品,探索新的舞台表现形式。而剧目建设的重要步骤就是对于话剧编剧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青年剧作家人才队伍就是为了剧院舞台培养未来的力量。”
因此,在结合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培养导向以及人艺编剧培养规划的实际后,北京人艺首次开办了“话剧编剧人才培养”研修班,在全国范围内征选45岁以下且有两部以上舞台剧公演的实力编剧作为培养对象,希望通过培养让更多中青年剧作者学有所获。
此次研修班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选聘编、导、演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家担任主讲教师,同时聘请了多年来熟悉人艺演剧风格的评论家、资深戏剧专家的导师,组成一支有着深厚的艺术素养、丰富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培养过程中,要求学员深入生活,立足人民,挖掘、呵护并传承北京人艺丰富的艺术营养,力图完成“开窍、入槽”的磨合过程。而在对学员的系统培训中,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营造开放式研修空间,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交流与切磋相结合的互动方式,“希望能做到既有人艺特色,又能促进学员独立思考。” 任鸣说,目前,王晓鹰、朱旭、杨立新等知名导演及演员,已确定将作为教师为研修班学生授课。
高参与度 培训公益一起做
虽然此次编剧培养研修班面向专业编剧,但北京人艺方面表示,惠及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除了对于编剧的培养,更希望通过一系列授课形式将专业的话剧知识面向大众进行普及推广。为普通大众提供了解人艺,接触话剧,深入学习艺术知识的机会。为实现这一目标,此番培训地点专门设在了北京人艺公益剧场菊隐剧场内,研修班内除了学员固定座席,还设立相当数量的列席座位。全部课程免费对群众文化社团体、高校师生以及话剧爱好者开放。列席学员可通过提前报名的方式取得列席资格,届时可参与到培训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