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归来,让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警醒:去守护文化,守护我们民族的魂。
北京人艺原创话剧《故园》昨日再度登陆首都剧场,此轮演出将持续至4月10日。
经过去年的首轮演出,《故园》此番上演做出了新的调整,导演唐烨表示,结合了专家意见和观众意见,《故园》的这轮演出有很多细节上的调整,比如人物怎么下场等小的调度,都体现了主创对这部话剧新的理解。另外在景的安排上也稍作改动。
“这几年我们看了很多外国戏,戏中那些写意的布景,用好了用活了,对我们的现实主义题材是有力的补充。我希望能在新戏中去尝试,去探索,如何让写意的景和写实的表演融合在一起,在《故园》中观众将看到我们这种新的尝试。”唐烨说。
在演员阵容方面,除了仇晓光、邹健、高倩、张万昆等实力派原班人马,《故园》还将有李小萌等新演员加入,经过了一段时间排练,角色间的磨合更具默契。
《故园》曾于去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台湾光复70周年之际首演,此番二度归来,导演唐烨表示,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重要的是,要去呼唤和坚守传统文化。
“我们现在的孩子,对古诗词还有多少储备?这些现象都让我觉得我们应该担负起这种对文化守护的责任,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而《故园》并不是要去教育观众,戏剧应该启发观众去思考,这是我们这部戏所要完成的使命。”唐烨说。
作为一部具有北京人艺风格的作品,《故园》的视角聚焦了一个“小院”,描述了在这座以台湾会馆为背景的小院里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故事既描述历史,又不乏现实意义。“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是文化侵略对我们来说并不是过去,希望这部戏的再度上演,能让我们警醒,去守护文化,那是我们一个民族的魂。”导演唐烨称。
故园简介:1937年北平沦陷,为赎回台湾会馆产权而来的台湾教书先生林文轩成了小院里的不速之客,长年生活在此的石匠何长贵与林文轩由格格不入,到患难与共,乃至生死相依。他们和大杂院的邻居及台湾的同乡们共赴国难,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顽强地坚守着中华文化的阵地,凛然抵抗以野田为代表的文化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