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新剧出炉 跨剧院合作将成常态

2016-03-03 09:19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人艺新剧出炉 跨剧院合作将成常态

随着新剧目《牌坊》的跨年上演和《司马迁》的二轮上演,北京人艺新一年的大幕也已拉开。近日,北京人艺公布2016年全年演出计划,共有17部大戏、14部小戏,共计31部剧目预计在今年陆续登台。

今年,北京人艺将推出3部新排作品,包括林兆华执导的易卜生名作《人民公敌》、由导演李六乙执导的契诃夫代表作《樱桃园》,以及由京味儿作家刘一达编剧,北京人艺院长任鸣执导的原创剧目《玩家》,并分别在5月、6月、8月先后推出,涵盖外国经典和京味儿原创。

据悉,此次的新排作品在剧组、演员方面均将有强大阵容,同时也有可能会邀请其他剧院的演员加盟参演,具体的演员阵容将会在剧目正式建组时对外发布。

近年来,跨剧院合作愈发普遍,不仅有演员方面的合作,同时还包括剧本出品创作、剧目排演等多个方面,且国际上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其中日前在梅兰芳大剧院亮相的实验京剧《浮士德》是由中国国家京剧院和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合出品,并由中、意、德三国艺术家共同打造。任鸣表示,北京人艺此前就曾多次邀请其他剧院的成员加盟,根据作品的需要,跨剧院合作,外请优秀演员,能够整体提升剧目的艺术性,为观众带来更加高质量的作品。

据北京人艺党委书记王文光介绍,去年北京人艺共推出18部大剧场剧目、12部小剧场剧目,共计演出381场,在降低票价的前提下,实现票房收入3241万元,众多剧目获得较好的观众反馈。

一部剧目若要成为经典,并不是只依靠一次创作或一次登台,而是通过不断打磨、修改,才能成为经典作品。以此次北京人艺新排剧目《玩家》为例,该剧内容横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一直至今,讲述了古玩行里各色人物的悲欢离合。剧中情节充满悬念,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再加上老北京语言特有的诙谐幽默,该剧将用喜剧元素表现一出世俗生活的悲喜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玩家》在今年8月才会推出,但早在2006年该剧就已有第一版剧本,随后又进行多次修改,直至目前剧本还在调整过程中。“每一部剧目都需要不断打磨、不断调整,才能逐渐提升、趋于完善,从而更具艺术价值”,任鸣表示。

此外,今年北京人艺还将去年反馈较好的剧目经过打磨、修改后再次推出,如《司马迁》、《故园》、《牌坊》等。目前《司马迁》已在今年春节档推出,共上演23场,获得410多万元的票房,超过去年该剧所获得的票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不断打磨对剧目增强艺术价值的重要性。

由于经营等成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放在剧目的票房结果上,但在任鸣看来,话剧不能只追求票房,而是要看相关作品的艺术性,保证剧目的内容质量。北京人艺在剧目安排上着重剧目的艺术性,其中今年北京人艺仍持续推出经典名作,除保留剧目外,还将有一批观众熟悉的剧目再度上演,包括迪伦马特名作《贵妇还乡》、老舍作品《骆驼祥子》、被誉为“新时期《茶馆》”的看家戏《天下第一楼》、两个人的大剧场话剧典范《洋麻将》、以缜密逻辑和精妙台词著称的《哗变》、京味儿经典《小井胡同》等。同时作为每年的重头戏,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今年也将继续展开,并分为国际国内两个板块穿插进行,前后将有60天的时间为观众奉献世界级精品力作。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卢扬 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