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之春”开启寻根之旅

2016-04-10 09:38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交响乐之春”开启寻根之旅

随着萧友梅的《哀悼进行曲》作为中国第一部原创交响乐作品的演奏,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前晚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

贵阳交响乐团在著名指挥家、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的率领下,演奏了我国交响乐创作先驱萧友梅、黄自、马思聪、李四光、贺绿汀和林声翕的作品。这些作品创作于1916年至1949年,是中国交响乐最早创作的一批作品。它们有些曾经在音乐会上演奏,有些是第一次把乐谱变成声音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这台“历史的回声”音乐会也具有特殊的意义,让观众了解了中国交响乐最初的历史。

前晚的音乐会上,在每位作曲家的作品演奏前,陈佐湟都做了简短的说明,黄自的《怀旧》曲调悠扬;马思聪的《思乡曲》这次作为《塞外组曲》的第二乐章演出,以往听过小提琴钢琴版的观众,在听管弦乐队版本时更觉得深情委婉;而李四光的《行路难》是一首无伴奏小提琴独奏曲,表达了他当年由国外回国前的复杂心情;贺绿汀的四首小品让观众领略到中国交响乐人为交响乐民族化所作出的努力,一段段民族的曲调与交响乐相融合,是那么自然流畅;香港作曲家林声翕创作于1944至1946年间的交响诗《海、帆、湾》更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在此之前,这部作品还只是“纸上谈兵”。前晚的首演也让观众领略了当年这位作曲家的情怀。音乐特别具有画面感,波浪的起伏、白帆的悠远和港口城市的喧闹,都在音乐中栩栩如生展现出来。

昨晚,中国交响乐团为交响乐之春奉献了第二场演出,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执棒演奏了鲍元恺的作品《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24首风格迥异的中国汉族民歌,展现着浓浓的地域风土人情,也展现了各地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十分接地气的作品更展现了中国交响乐人的一种艺术上的探索。

责任编辑:刘睿盈(QS0002)  作者: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