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
作者:唐隐
版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阴谋论仅仅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一个噱头,推理过程才是评价一部小说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
推理小说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多细分类别,比如本格派、社会派、冷硬派、法庭派等。本格派更像是一个智力游戏,社会派则是把故事搬到一个更大的舞台;本格派玩的是脑力纵深,社会派是把政治、人性等元素掺入故事,可以归入“现实主义文学”的一支。从创作内容上说,诡计和侦破是推理小说普遍的主题,只不过有人喜欢小的诡计,比如一个密室杀人案件;有人喜欢大的诡计,比如一个政治悬案。读者根据自己的口味各取所需即可,派别之争,甚至派别之分都没有太大必要。
有一种推理小说则是把诡计放到最大,这个诡计往往来自于真实事件,比如政治事件和历史事件,我们称之为“阴谋论”,以此为题材母体创作的小说称为“阴谋论”推理小说,这并非派别,只是一个选材角度。
中国的封建王朝盛产阴谋,只要把正史和野史对照着看,就会发现满篇都是疑案以及种种对疑案的解读。虽然西方也有丹尼尔·席尔瓦这种以写作“政治阴谋论”著称的小说家,但显然中国历史给中国作家的给养更为丰富,比如老子出关之谜、秦始皇身世之谜、徐福东渡之谜、杨贵妃生死之谜、宋太祖暴死之谜、明建文帝生死之谜、乾隆身世之谜、雍正继位案等;文化珍宝也有诸多谜题,比如《兰亭序》真迹下落、传国玉玺之谜等。每个谜题都对应着一种或几种阴谋论。
阴谋论仅仅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一个噱头,推理过程才是评价一部小说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以《达·芬奇密码》为例,这部小说能在全球范围内畅销,部分得益于它涉及了一个关于文化宝物和西方宗教的阴谋论,但推理的绵密和缜密才是它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推理界的祖师柯南·道尔和阿加莎都是以逻辑推理的功力蜚声世界的,严格来说他们都算是本格派(尽管“本格”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起源的,而且福尔摩斯的查案过程更偏重社会派),解谜是一门基本功,是每一个推理小说作家都要磨练的手艺,不管他属于什么派别、以什么为题材。
《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是2016年年初出版的一部古风推理小说,以《兰亭序》真迹的历史阴谋论为创作母体,塑造了一个唐朝女神探的人物形象。唐皇室与国宝《兰亭序》之间的诡异关系是见诸史料的,以此为主题的小说正好可以借题发挥。这本书遵循了推理小说的一般创作套路——以一件刺杀案作为全书情节的原初驱动,死者留下了一个指向真相的连环谜题,女神探领受任务,循着死者的指引,解开一个个谜题,探求出一个天大的阴谋,查明真相。
不唯推理小说有套路,任何类型小说都有套路,循着套路能出奇招才是重中之重。《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最为读者称道的就是死者留下的谜题被发现是一首“离合诗”,而离合诗就是古代的密码题。汉字的博大精深在离合诗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丹·布朗曾向全世界展示过密码学的迷人风采,而中国作家同样可以拿密码学连缀出精彩的故事,我们传统文化里的文字学和诗学都有着丰富的密码素材。
故事的最后是移花接木的戏码,也是古文的高阶玩法,出于对剧透的避讳,就不展开讲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这本小说。循着传统、循着套路、以新奇的细节取胜,是中国推理小说创作,尤其是古风推理创作的一条最可行的道路,期待着中国推理文学界能有一个新气象。
□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