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剧展撬动创作和市场

2016-03-31 08:50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用戏剧展撬动创作和市场

首都剧场和国家话剧院邀请展先后揭幕,一时间戏剧演出爆发,外来剧目究竟有多少启示意义,自产剧目怎样拓展戏剧观众,从两个邀请展可见端倪。

引进戏 用经典剧说当下事

今日(3月31日),2016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上半年的演出告一段落,其国际单元两部剧目的引进格外引人注意。

首部亮相的外国作品来自以色列,自2004年以色列卡梅尔剧院的《安魂曲》于首都剧场演出,首都剧场便和以色列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此次应邀出演的是以色列哈比玛国家剧院的作品《悭吝人》。《悭吝人》是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经典巨作,自1668年首次登上舞台后,几百年来被世界各地的剧院所排演,已成为当今戏剧舞台上最著名的喜剧作品之一。

这部300多年前古典作品的再度呈现难得地让观众看出老戏的轻盈而灵动。哈比玛剧院用现代手法呈现古典剧目,剧中道具非常简单,除了一把椅子、一块地毯,就是一个个移动的门。随着剧情越来越复杂,舞台上的门越来越多,它们不仅区隔了舞台空间,还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带领观众走进剧中人物的世界。当剧中所有矛盾都迎刃而解时,剧场里的观众居然忍不住叫起好来,似乎终于为几个年轻人松了一口气。

另一部就是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带来的《俄狄浦斯》。此次参演《俄狄浦斯》的康斯坦丁·基里亚克和中国颇有渊源,“我2007-2010年担任过上海世博会的顾问,之前来过中国很多次,也在中国巡游,参加北京的戏剧节,也参加过上海的戏剧节”。

作为锡比乌国家艺术剧院戏剧节的总监,基里亚克说:“之所以会选择《俄狄浦斯》的故事,不是想告诉大家2000年前发生了什么,而是拿2000年前的故事来理解当下和现实。我们讲的是今天的故事。” 基里亚克说,“剧目开场,俄狄浦斯抱着一个老式收音机上来,那是一切的开始,他感受到的人性的盲目和不可控,这其实会出现在每个人身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脑子里有非常多思绪的时候,可能突然间坏事情、坏念头一下就掉到你身上,你根本没有办法控制它,或者想明白它是怎么来的。”用当下来重新解读经典,在基里亚克看来,也正是俄狄浦斯流传2000多年而不衰的秘密之一,二度创作者对其重述时每每能献上的惊喜。

原创剧 用参与度扩大影响力

创办于2015年的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今年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再度登台。剧目从去年的35个增加到50个。去年,国话与西城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双方将共同主办“第二届原创话剧邀请展”。在107天的活动期间,将汇集来自全国国有院团、民营院团、社区戏剧团体的28部大剧场剧目和22部小剧场剧目,分别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天桥艺术中心、首都剧场、国话先锋剧场等地演出180余场,集中展示全国话剧创作的整体实力。

由国有院团启动的全国原创话剧征集本身就是一种突破性的“原创”,此次邀请展从去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剧目征集,共收到全国近140部剧目报名,经过专家多轮评议后产生了最终的参演剧目。其中既有反映当下人民群众生活的作品,如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小平小道》、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叩问》等;又有展现民族气节的作品,如国话的《中华士兵》、人艺的《故园》等;还有弘扬传统文化的作品,如山东省话剧院的《孔子》、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先生》等。国话的《红岩魂》将作为本届邀请展的闭幕演出,于7月3日登台。

据邀请展主办方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介绍,去年2月,文化部批准国家话剧院举办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第一届邀请展的剧目包括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大类,剧目关注基层、农村、弱势群体,“我们希望通过邀请展,中国原创话剧能得到更好的普及。” 周予援说。

因此在首届邀请展期间还举办了三次论坛,希望更细致地总结观众的评价、媒体的反馈、专家的意见,从而为中国原创话剧的发展指明前进之路。而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更加注重原创作品的题材,加大了现实主义题材剧目的比例,占全部演出剧目的八成以上。

邀请展将不设评奖,加强文艺评论功能,并针对戏剧院团管理人员开展学术高峰论坛和青年戏剧评论沙龙。同时面向普通观众和戏剧爱好者举办公益性讲座和剧本朗读赏析,开展“话剧进校园”、“话剧进社区”活动。其中,包括《幸福年》、《新北平市长》在内的四部原创小剧场话剧将走进社区和学校演出8场。邀请展继续推行惠民票价,最低票价仅50元,百元以下惠民票每场不低于50%。

北京商报记者 姜琳琳

相关新闻

濮存昕:希望更多的人与我们为伍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李白》近日在深圳保利剧院精彩上演。在3月27日“世界戏剧日”当天,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在来深演出话剧《李白》的空隙,参加由深圳八厘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的公益文化品牌活动“剧汇星期天”。

濮存昕说:“戏剧悟道,艺术修身。我们特别希望看到更多的人与我们为伍,到剧场来参与戏剧,训练自己。譬如语言,通过艺术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个说话好听而且会说话的人。”

“世界戏剧日”是国际剧协1957年在巴黎发起并创建的。从1962年开始,许多国家及国际戏剧活动都在这一天同步庆祝。“世界戏剧日”发展的同时,也是中国戏剧在曲折坎坷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用今天这样的形式,参加八厘米‘剧汇星期天’这样一个群众活动非常具有意义。”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小剧场戏剧专业委员会主任崔宁说:“中国戏剧要发展,离不开普及培养观众的大量工作,同时还需要得到政府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濮存昕的到场不失为推广戏剧知识教育的一大亮点。”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