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杨 静
近年来,随着中国设计力量的崛起,传统设计文化的继承也成为热门话题。那么,传统文化的优势在哪里,继承传统文化有哪些必要性?
日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唐绪祥以金属工艺为例,详细解释了传统文化的优势。他认为,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历史悠久,无论是造型、装饰,还是形成过程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国金属艺术历史内涵丰富,当我们进入当代社会,传统与现代无可避免地形成了矛盾关系。如何从这种矛盾关系中产生适合当代的技艺,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唐绪祥表示,“学习传统,而不重复传统;学习传统,同时立足于当代。如何在教育中将传统技艺纳入当代设计思想,产生能够为现代设计服务的新理念,是我们一直在钻研的课题。”
唐绪祥认为,这一代学生看待传统的视角跟他自己代表的那一代已经非常不同。所以他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让学生更生动地体验传统金属工艺的丰富性。“我们把藏族、苗族、白族等民族的金属工艺进行文字和图片收集,把优秀的工匠请到清华美院的教室里来,让学生学习工艺,同时体会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唐绪祥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年轻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在设计思想和工艺技巧上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传统艺人喜欢并常年从事传统技艺,他们的技艺水平都非常优秀。而我们的学生,学习技艺的时间是不能跟传统艺人相比的,所以他们能有机会和时间体会到传统工艺,已非常可贵。”
在日常教学中,唐绪祥还注重让学生运用传统工艺设计作品,这种方法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社会毕竟在快速发展,传统离我们也越来越远。继承传统工艺难度其实很大。”唐绪祥认为,从历史发展长线来看,无论哪种传统工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做出过巨大贡献,如果不能有效继承,对于文明来说也是损失。
据了解,2015年,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启动了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计划以非遗中覆盖面最广、最能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类项目为切入点,以提高传承能力为抓手,委托高校等相关单位开展研修、研习和培训,帮助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唐绪祥介绍,在清华美院的非遗研培班,他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把技艺理论化,同时纳入到当代的传承体系中。“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传统技艺会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保护和发展。而我们的学生要能够在良好的传承关系中体会到更丰富的传统工艺,同时还要掌握现代设计规律,才能在社会上走得更远。”他说。
唐绪祥认为,现在正是社会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正是金属工艺教育与首饰工艺教育的好机会,相关院校应该利用这个难得的局势,将金属工艺与首饰工艺教育推向更专业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