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3》危机为什么越陷越深?

2016-04-01 08:08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叶问3》危机为什么越陷越深?

由《叶问3》引发的漩涡正在进一步深陷。3月31日,位于金虹桥的金鹿财行总部(《叶问 3》的投资方为上海快鹿投资集团,金鹿财行是快鹿旗下的理财平台)被超过300名投资人围堵挤兑。金鹿财行董事长特别助理徐琪承认,因资金链出现问题,影视宝产品确定出现兑付问题。一部电影最终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怨谁?

有些事该管没管。在媒体轮番调查下,快鹿系在《叶问3》动的手脚已经逐渐清晰,其中包括设立多个融资壳公司,涉嫌超额担保,针对单个电影项目重复募集资金,将电影票房收入多次重复抵押筹集资金等等。这起事件涉及的管理者都未见表态。今年年初,国外权威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以缺失“一致和准确”的数据来源为名,不再提供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数据。《叶问3》最开始的导火索也是如此:被揪出大量“虚假排场”、“票房注水”。而在随后官方的报告中,除了认定其票房造假,却没有继续深挖其中暴露的巨额票补问题,票务公司通过票补控制影院排片问题,影院为了获得票补降低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排片,甚至协助偷票房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叶问 3》独有,而是整个电影行业公开的秘密,没有深挖是不是快鹿敢于跨越红线,生造票房的原因?

有些事该做没做。电影引入金融,最本质的原因是电影行业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没什么固定资产可以抵押,银行贷款相对困难。国内电影公司又普遍比较年轻,规模和集中度有限,达不到上市条件,制作融资、宣传排映能力存在短板。因此当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进入电影业,电影公司便可委托他们来进行专业的资本运作,由他们来打通上下游环节的任督二脉。而资本的带动,也确实创造了奇迹,在创业板、新三板上电影公司的股价屡创新高,明星们纷纷转身成为公司股东,以《捉妖记》、《寻龙诀》、以及《叶问 3》在内的大投资、大阵容、大制作的“高概念电影”成为重要档期主流,有丰富的投资空间。

但除此之外,你有没有觉得少了些什么?2月24日,讲述朝鲜慰安妇历史的电影《鬼乡》在韩国首映,首个周末以近76万人次登顶冠军。这部电影筹备时间长达14年,导演赵正来一直找不到财团投资拍摄,最终想到从公众募捐。据电影网站介绍,《鬼乡》近半制作费用乃来自75270位公众众筹,他们共捐出12亿韩元(约600万人民币),一名高中老师自掏腰包买了434张《鬼乡》影票,免费赠送给市民……然而遍寻资本热炒中的中国电影,你却很难找到一部如《鬼乡》这样,属于情怀的、属于严肃的,从筹拍到放映过程中,都寄托着国民希望的电影出现。赚钱成为金融进入电影的唯一目的,众筹成了营销、理财的代名词,全行业对于“钱途”的偏执是不是《叶问 3》事件的另一个推手?

有些事能查没查。除了管理的疏漏以及从业者的偏执外,血本无归的投资者有没有责任?投资花样繁多,但归根结底无非看人、看事,而这两样在《叶问 3》事件中,都不难查。看人,百度百科里有快鹿系掌舵人施建祥自己建立的详细履历:他自称“2014年被奥巴马邀请出席晚宴”,但是照片PS痕迹明显,而且随后就被揭发所谓“宴会”其实是白宫每年固定的开放日“Holiday Open House”——他是买门票“到此一游”;他自称“受邀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晒出的邀请卡从大洋彼岸邮寄竟然连折痕都没留下,而且基本的格式、语法都有错误;他自封是 “剑桥大学终身荣誉院士”、“联合国和平大使”、“《敢死队4》中方总制片人”、“2015东方卫视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只要查询各方的官网,就可发现以上的称谓全是假的——一个如此公然造假、藐视你的智商的人,为什么你要给他投钱?再说看事,在《叶问 3》融资事件上,快鹿系虽然花样百出,但并非无迹可寻。比如2015年开始,苏宁众筹平台、玖那里金融在线、当天财富、当天金融、东虹桥金融在线等多家金融平台都有《叶问3》的融资产品,你有没有翻一下公开资料查一下产品关联及幕后公司的关系?是什么让你一往无前地跳入了这个并不复杂的陷阱?

管理者想着引入金融工具提振电影市场,从业者想通过金融工具获得充裕资金,投资者想借助金融工具看电影顺便赚钱,都想着玩金融,却都没想到最终的结果是被金融玩了。玩与被玩之间,隔着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从业者对行业的热爱和尽职,以及投资者本该有的谨慎和专业。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