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3》票房被认定造假,这事完了吗?

2016-03-21 08:41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叶问3》票房被认定造假,这事完了吗?

上周,沸沸扬扬的《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终于有了官方判决。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认定《叶问3》存在虚假排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同时总票房中含5600万元自购票房。办公室为此开出“罚单”,《叶问3》发行方大银幕公司暂停发行业务一个月;全国73家涉事影院将被通报批评;三家电商被严重警告……不过,这事完了吗?

《叶问3》事件中,中影国际影城市场经理金喆的一段话被多家媒体提到,“目前电影市场80%售票由第三方票务公司掌控,票务公司会根据不同合作影片向影城要求排场率,具体到《叶问3》排场需达60%才能享受优惠活动,但影院的实际排片只能达到40%”,所以他才出此下策(开设幽灵场)。

这里面所提的优惠活动,就是大家熟知的“票补”。《叶问3》之前,票房冠军《捉妖记》、《港囧》等都曾曝出过巨额票补问题,而据行内人透露,目前随随便便一部电影做促销票补都是千万级别。那么,这种高额票补究竟正不正常?票务公司通过票补“控制”影院排片,正不正常?另外,为了获得“票补”,影院降低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排片,甚至放的是《疯狂动物城》,出的票却是《叶问3》,这事除了靠观影者自己举报,究竟如何杜绝?最现实的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认定的3200万元的虚假票房中,有没有包含《叶问3》偷其他电影的票房?都是悬案。

在票补——这个电影界已经见怪不怪的“通病”之外,《叶问3》还有“疑难杂症”——这部电影的部分投资是众筹的。有记者调查,2015年开始,苏宁众筹平台、玖那里金融在线、当天财富、当天金融、东虹桥金融在线等多家金融平台都推出了不同形式的产品,为《叶问3》项目融资。那么,这些融资产品全部合规吗?

此外,《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有关《叶问3》的融资项目里,当天财富平台上的“叶问3影投专属标”30万、玖那里金融平台的“叶问3-潮人领跑计划”420万左右,以及东虹桥金融在线发布的“东影宝”收益权转化系列约5000万左右,其他还包含利人金融、小米贷等发布的债权也均由东虹桥全额担保——东虹桥的担保额度已经远远透支。不仅如此,根据记者梳理,上述公司之间,法人代表变换频繁,存在大量交集,变成自己担保自己,左手交到右手的关联交易。

其实,在电影金融化的道路中,《叶问3》暴露的问题还算可控,与它“系出同门”的《大轰炸》才可怕。这部同样由快鹿集团投资的电影,操作手法与《叶问3》一样复杂,而且投资额更高。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叶问3》出事后,谁还敢接快鹿的电影?电影达不到预期票房,后面的融资者怎么办?

更可怕的是,《叶问3》、《大轰炸》绝不是孤例,有分析指出,虽然文化类众筹去年只有10亿左右,但今年将是文化类众筹大爆发的一年,总募集资金规模可能冲击上百亿。在这场金融游戏中,给予高回报期许,吸引大量散户投资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做”高票房,吸引让更多投资进入,则是理财产品如期兑现的主要手段。倘若票房低迷,资金链崩断……

因此,这份来自官方的判决,并没有为《叶问3》事件画上句号。正如丘吉尔所说:“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仅仅是开始的结束!”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