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区文化馆干部和文艺爱好者编排的舞蹈登上央视《舞蹈世界》舞台
胡孝明
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天津市河西区针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难题,通过建立专业文化人才库、超额配备基层文化管理人员、广开文化志愿者招募培训和服务渠道等做法,建立了一支以高端专业人才为龙头,以基层文化管理人员为骨干,以文化志愿者为补充的高质量文化人才队伍。
建立专业文化人才库
3月28日上午,河西区文化中心二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主讲人鲍卡正在通过西岸文化讲坛为大家讲解朗诵艺术的魅力。鲍卡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艺术团广播剧团编剧、演员,也是河西区“专业文化人才库”中的一员。河西百姓能够近距离地聆听市级甚至是国家级专家的讲座,得益于河西区对专业文化人才的挖掘。
河西区拥有丰富的驻区文化人才资源,众多市级文艺院团坐落在河西。示范区创建以来,河西区制定了《河西区建设专业文艺人才库的实施方案》,招募驻区的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团、天津京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等十大市级文艺院团高端文化人才进入河西区文化人才库当中,参与到河西区公共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文化品牌项目策划、文化演出评比、文化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来。
据了解,目前进入河西区文化人才库的文化专家数量达到200多人,专业范围涵盖了舞蹈、美术、书法、非遗、音乐、曲艺等多个门类,他们先后参与到了河西区文化工作“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河西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河西区文艺工作发展研讨等多项重点工作当中,为河西区文化工作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基层文化管理人员配备
河西区借助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有利契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兼结合、自主运营”的工作思路,加强了区属文化场馆、街级文化中心事业编文化干部、社区专兼职文化管理员三个层级的队伍建设。每个街道安排3名事业编人员担任街级文化中心管理员,每个社区安排2名文化管理员,其中1名为统一招聘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区财政每年给每个社区再拨付财政补贴2万元,用于面向社会招募兼职文化管理员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室的免费开放管理。通过政府补贴方式,每年能够经常参与免费开放的专兼职文化管理员超过1000人次,为社区文体活动室管理运营提供了支持。
基层文化管理人员队伍建成后,全区形成了由区文化馆业务干部统一指导,编制内的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具体领导,专职的社区工作人员组织负责,使用财政补贴招募的兼职社区管理员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效化、精准化供给,百姓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率和效益也得到提升。
加大文化志愿者招募培训
文化志愿者以及文化志愿活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河西区广开渠道,通过媒体宣传、网络招募和现场招募等形式,积极开展文化志愿者招募工作,鼓励学校教师、高校学生、离退休人员、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个体文化经营者以及文艺爱好者等,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截至目前,河西区文化志愿者队伍超过2000支,文化志愿者数量超过3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当中。
为加强文化志愿者培训工作,河西区出台了《河西区文化志愿者培训制度》,建立“专家包片培训”制度。街道和社区上报志愿者培训需求,由河西区文化局整理归类,按照“文化人才库”专业类别,每个专家担任2个至3个街道的文化导师,每月至少开展1次培训活动,由政府提供培训的场地和设备,不断提升文化志愿者专业水平。2014年以来,河西区先后组织了包括群众文化专题培训、舞蹈知识专题培训、民乐知识专题培训、合唱专题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近200场次,累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超过4000人次。
同时,积极创造各类机会为文化志愿者提供更多平台。河西区结合“文化365快乐在河西”主题活动,组织市级文化专家、区文艺骨干力量和基层文化志愿者共同策划、组织各类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同台竞技、同台演出,促进文化志愿者专业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由市级文化专家指导,由各街道社区文化带头人组织的西岸文化惠民广场演出季活动,累计演出30余场次,参与的文化志愿者超过1000人次,惠及百姓近万人,演出水平和演出规模都达到了历年之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