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文森特》工作室
《Loving Vincent》是怎么画出来的?
热病是把双刃剑,在摧毁文森特的同时,又是个伟大的唤醒者。炽热的、燃烧的、令人眩晕的文森特的世界从此开启。
从来没有一位艺术家像梵高这样,永远充满传奇,而关于他的故事,在他身后的一百多年间,也从未被间断流传。对于他的纪念,历来都是整数控的人们仿佛也忘掉了数字强迫症,是的,生于1853年3月30日,死于1890年7月29日的文森特,这个白羊座的“天才”、“疯子”,从来,始终,一直在,成为话题。
前有无数人诵读过的欧文·斯通写于1930年的经典长篇名著《渴望生活——梵高传》,后有1956年美国导演乔治·丘克的电影《梵高》、1987年澳大利亚导演保罗·考克斯的电影《梵高的生与死》、1990年荷兰英国法国合拍的《文森特与提奥》、1991年法国导演莫里斯·皮亚拉的《文森特和我》、2005年美国导演亚历山大·巴奈特的《梵高之眼》以及2008年BBC《艺术的力量》团队的纪录片……众多的珠玉在前,《Loving Vincent》团队又怎样去讲述这样一个已经被人熟知的故事呢?
首先,他们选择了动画片的形式,当曾经拿过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彼得与狼》小金像的制作人休·威尔士曼遇上了毕业于华沙美术学院的美女画家导演朵洛塔·科比尔拉之后,制作一步纯手绘的动画电影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这部片子最打动人以及最令人期待的卖点也就是他们让藏在自画像里的那个文森特“复活”了。每秒12幅图的帧数在现代听起来貌似弱弱,但这每一帧的每一幅图都是超过100位画家一笔一笔在画布上手绘出来的油画!每一幕场景的每一道笔触都深刻其中,早已经不能用帧数来衡量这部作品。
每秒12帧,全片80分钟,每分钟60秒……整部动画,由5万余幅油画构成!
《Loving Vincent》团队为此开发了名为PAWS的工作站,它包含了相机、电脑、投影仪、显示屏、光源及画布。它的开发使得手绘动画制作变得更容易一些。画师能够更加专注于绘画本身,更加高效。
每位参与的画师都有一个这样开放的又相对独立的小格子间工作站,画画的间隙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创作的时候又可以互不打扰,而这部短片,成为了他们经历过的最大的艺术协作项目。
过去三年里,在波兰北部小城格但斯克专为这个项目搭建的巨型工作室里,100多名画师每天重复着一件事:坐在自己小格子间的电脑前对着屏幕里的资料图片,手拿调色板,用油画颜料手绘出电影里所需要的场景。
画师的选择可以是被人推荐的名师,也可以是有才华的志愿者。为期三周的集中培训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熟悉梵高的画风,尽量用文森特的笔触和感觉来描绘每一帧场景。他们分工合作,有人专绘风景有人主管人物。
《挚爱文森特》的资金来源,除了常规的投资人渠道外,还通过自家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 筹集资金,更通过开发影片的艺术衍生品来获取收入。预计整部片子需要花费460万欧元。影片完成之后,团队会从所有画作中选出四分之一的精品进行巡展,其他的会卖掉。
吸睛的一点是,在Kickstarter筹集款项高的观众,未来可以得到5万余幅油画作品中的一幅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