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门前的志愿者服务站 千龙网记者 张静摄
千龙网北京3月20日讯(记者张静)学雷锋是“傻子”吗?学雷锋是“一阵风”吗?——对一些人来说,雷锋似乎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然而在恭王府,一支从2008年开始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用来自民间最朴素、最真实的景区志愿服务,回答了这个问题:雷锋精神早已通过志愿服务来传承。
琐碎小事挡不住志愿者的热情
3月20日早上,记者带着对这支志愿队伍的好奇,早早地来到了恭王府。8:43,恭王府还有十几分钟就要正式敞开大门迎接游客的参观游览,志愿者们同样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做好服务游客的准备。
记者来到恭王府的这一天,是节气春分,在每年的这一天恭王府都会举办大型的祈福活动,祈佑各位市民和游客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合家幸福。每当有这种大型活动,恭王府的志愿者都是最忙碌的。
65岁的李捍国在恭王府做志愿者已经5个年头,今天来到恭王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在恭王府举办的祈福大典和年画展做好服务工作。李捍国告诉记者,志愿者的日常活动包括景点的讲解,恭王府的历史沿袭的过程介绍等。“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比如有游客丢孩子的、丢钱包的突发情况,我们就告诉游客该去哪儿广播,怎么找人等等。”李捍国表示虽然琐碎的事情多,但是他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修行,来做好每个细节。
记者了解到,恭王府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100多名,都是通过公开招聘和考试选拔来到这个大家庭。他们中有退休老人、大学生,也有上班族,轮流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已经坚持了八年。
志愿者们在演出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
不是风景 却胜似风景
在与游客交流中,他们发现游客参观后对王府的历史、文化仍是稀里糊涂,游客不爱听那些照本宣科,缺少灵活的讲解。志愿者的负责人赵京想到用古装情景剧再现恭王府的历史点子,她马上征求志愿者们的意见,得到一致赞同。2011年恭王府的第一部情景剧《王府的主人们》亮相。和珅、庆郡王永璘、恭亲王奕是关键人物,他们的子孙,还有皇帝和太监、佣人、兵丁,大大小小有16个角色。
志愿者们根据自己的形象气质报名,差不多每个角色都有三四个演员轮换。2011年国庆节期间,《王府的主人们》首演,一下午连演8场,好些观众看完不肯离开,被志愿者们的表演所吸引,等着看下一场。
没有演出基础的志愿者们,被观众的热情鼓舞着,接下来他们大胆探索,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自编自导情景剧《王府的女主人们》、《王子争位》等6部,每周六、日为观众义务演出。
其中,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创作的《和珅御膳巧荐红楼梦》荣获《最佳节目奖》、《最佳组织奖》两项大奖。
志愿者用演技还原历史,讲述历史,丰富了博物馆参观内容,加深了观众对王府文化的理解,拓展了文化传播方式。这种用演技讲述形式是观众参与最多、最喜爱的服务形式。
当天的祈福大典开始前,负责人分配志愿者今天的工作区域 千龙网记者 张静摄
志愿者们已成为恭王府的中坚力量
以前人们常常开玩笑说,雷锋“三月来四月走”,但恭王府这支志愿者队伍自从组织起来就没有离开过。恭王府是他们的固定服务点,在附近的社区、公园、胡同和学校,也都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恭王府的志愿者们觉得,这支志愿者队伍不仅仅是帮助游客了解恭王府的文化,更代表的是一份荣誉,这是一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本身就蕴含着的志愿精神:乐于助人。
恭王府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08年8月,团队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74岁,年龄最小的7岁,来自于社会各界。六年来,先后有400多名志愿者在这里服务,主要承担恭王府博物馆展厅讲解、咨询答疑、引导服务,王府文化研究、公益讲座、教育活动推广等系列工作。自创的历史情景剧演出也已经达到了1000余场,这支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恭王府文化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