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家训《学为人诗》

2016-03-14 14:07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胡适的家训

这一册《学为人诗》的家训,也就此成为胡适所能见到的其父“绝笔”之作。

胡适在《四十自述》第一章“九年的家乡教育”中提到,他小时候在父亲的教育下,进学堂之前就“已认得近一千字了”。他深情地忆述道:

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诗》,他亲笔抄写了给我的。这部书说的是做人的道理。我把开头几行抄在这里:

为人之道,在率其性。子臣弟友,循理之正;

谨乎庸言,勉乎庸行;以学为人,以期作圣。

……

这样一部由胡适父亲亲自撰写的,带有家训性质的教材《学为人诗》,在胡适生前没有全文影印出版过,在其逝世之后即由其夫人江冬秀珍藏。1969年2月24日,江委托台湾胡适纪念馆影印此诗卷,用于馈赠亲友,后世读者终于有机会一睹全貌。

这是一本有十三面胡适父子手迹的折页册子,封面题笺者为胡适好友任鸿隽(1886—1961)。十三面手迹中,有十二面是胡适父亲胡铁花(1841—1895)的手迹,其中第一面为其自题“学为人诗”的白色笺条,与写示“胡嗣穈读”(胡适,原名嗣穈)的红色笺条。其后十一面则为“学为人诗”的手书全文,并亲自用朱笔通篇点过句读。第十三面为胡适的跋文。跋文称:

先父胡铁花公手写他自己做的学为人诗一卷,是我三岁时他教我读的。先母替我保藏了二十多年,先母死后,又已十三年了,裱装成册,含泪敬记。

看来,胡适将这部先父遗诗裱装成册的时间为1931年9月,此时正是其在上海撰写《四十自述》前两章期间。在自传中有过三次征引的这部《学为人诗》,正出自这本裱册中的其父手书原文。

《学为人诗》文字并不浩繁,义理并不艰深,但却可以说是为三岁的胡适开启了人伦道德之门。诗中所强调的“为人之道”,分别阐释的所谓人臣、人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道,都言简意赅,明白清楚。可见,如何看待与对待这“五伦”,如何从小树立正确的“为人之道”,就是胡适家训的核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胡适三岁时,其父亲笔写就的这一册《学为人诗》之际,恰逢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其父艰难镇守台湾期间。1895年正月,胡适由四叔护送,离开台湾至上海;不久,其父病逝,这一别也就此与父亲永诀。这一册《学为人诗》的家训,也就此成为胡适所能见到的其父“绝笔”之作。

肖伊绯:

职业作家,独立学者,已出版《在高卢的秋天穿行》、《民国达人录》等十余部作品。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肖伊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