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一部旷世匠师的精神挽歌

2016-03-09 14:30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样式雷》,一部旷世匠师的精神挽歌

“样式雷”家族主持清代皇家建筑设计200多年,为北京古都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建筑遗存——故宫、天坛、颐和园、圆明园……这些古代建筑杰作坐拥历史荣光,为世界赞叹、景仰,而这个为之付出智慧和心血的匠师世家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淡出历史,几近遗忘。话剧《样式雷》首次在舞台上撩开遮蔽他们的历史面纱,把观众带入这个值得历史敬重的匠师世家,让我们得以窥见旧时匠师的伟大与卑微。在样式雷家族200多年不平凡的岁月中,话剧《样式雷》截取了清代同治十二年间一段围绕重修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的历史往事,将沉浮其间的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和第七代雷廷昌父子呈现于舞台,这一切入点颇为精要,它把样式雷世家置于历史的风口浪尖,揭示出样式雷辉煌背后的艰辛,也愈发彰显出一代匠师为后世感佩的精神品质。

wjing6344_b

《样式雷》的戏剧主线是重修圆明园,围绕戏剧冲突呈现出多元交织的情状,既有背景式的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间的矛盾,清廷为重修工程对百姓强征税捐的盘剥,又有样式雷与内务府贪官间的冲突,还有雷氏父子自身情怀的矛盾,而置身矛盾冲突漩涡的自然是雷氏父子。从一开始得到重修圆明园旨令时的欣喜,满以为借此可以完成恢复先人巨制的夙愿,到第一次被慈禧召见时的出谋划策,雷思起、雷廷昌父子都沉浸在修复圆明园的满腔热情中。但在内务府贪官宝贵及骗子李光昭觊觎工程款项之后,戏剧冲突加剧并发生质的形变,年轻的雷廷昌亲见内务府官员借重修圆明园之机行贪腐之事,与骗子李光昭等串通一气,图谋蒙骗买木材的工程款项,加之自己的恋人因父亲交不起税捐被抓,走投无路,要卖身救父的可怜情景,让雷廷昌认识到重修工程加于老百姓的灾难,于是冒死向慈禧说出了这一切。基于朝廷内部尖锐的政治斗争,慈禧权衡再三,最终取消了重建工程,而没有治罪于他,但雷廷昌的举动实际上也切断了家族重修圆明园的梦想,雷思起由坚决反对儿子的举动,到被迫接受这一事实,我们从戏剧冲突中最终看到的却是有着非凡技艺的一代匠师内心中的无限悲凉。

《样式雷》向我们见证了旧时代匠师的伟大与卑微,工匠们的创造是伟大的,但他们又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他们非凡的技艺只是供皇家驱使的工具,任凭他们有怎样绝世的手艺,却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尊重和重视,而是一辈子都得小心翼翼地活在权贵的颐指气使之中,正像他们伟大的创造留存于后世,保有盛誉,而他们自己却低入尘埃,被历史抛弃。如果说《样式雷》的戏剧主线蕴含着深深的悲凉,而立于历史宿命之上的坚韧不拔、精工守正的工匠精神却给人以感奋的力量。“忠孝节义,勤廉俭慎”是“样式雷”世家秉承的规矩,也是剧中雷氏父子的人物基调,它赋予了剧作积极的价值取向。剧中,雷廷昌如此诠释他们的规矩:忠孝节义是四梁八柱,勤廉俭慎是榫卯檐枋,四梁八柱立住了,榫卯檐枋就做得准,钉得牢。正是有了这个规矩,“样式雷”才会有几代人的辉煌。“样式雷”贡献给京城的不仅是伟大的建筑,还有他们横平竖直,本分立身的“道”行,而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也就成为《样式雷》最为醒目的主题,也使得剧作最终冲出悲凉的历史语义而深具催人奋进的感人魅力。此外,它的另一条副线呈现的雷廷昌与唱杂曲的艺人桂枝儿的爱情也为剧目融入了带有喜感的暖意,不仅增加了戏剧色彩,也从底层的生活切入时代,与戏剧主线形成关联,让观众感受到匠人的平凡生活中最为质朴的快乐。

《样式雷》是一部观赏性不错的剧目,“样式雷”的神奇自不必说,戏剧人物悲凉的命运就很打动人,“样式雷”世家的没落让我们有种挥之不去的惋惜与悲哀。但尤为可贵的是,我们从这悲情的体验中获得的并不是悲悲切切,而是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召唤,感受到振奋和骄傲。《样式雷》如同一部旷世工匠的精神挽歌,剧中表现出的匠人的精神品质给观众以强烈的感染,它让我们透过那些伟大的建筑向他们投去由衷的敬意。

“样式雷”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雷氏家族有6代后人都在样式房任掌案职务,负责过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设计,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雷氏家族进行建筑设计方案,都按1/100或1/200比例先制作模型小样进呈内廷,以供审定。模型用草纸板热压制成,故名烫样。其台基、瓦顶、柱枋、门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风纱橱等均按比例制成。雷氏家族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留存于世的部分烫样存于北京故宫。

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样式雷》就再现了一段传奇建筑师世家“样式雷”在清朝末年重修圆明园的家国爱恨故事。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杨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