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代乐团携手博斯特里奇登台大剧院

2016-03-04 08:59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多变古乐团启蒙时代

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北京的古典音乐舞台上总会有几支欧洲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古乐团出现,而且大多会“标配”一位擅长巴洛克歌剧或者歌曲的大歌唱家。去年的黄金苹果古乐团和“歌剧女王”美国女中音乔伊丝·迪朵纳托的“女王”系列已经把北京观众的巴洛克胃口吊得高高的,而今天又一支英国古乐团——启蒙时代乐团,将携手大名鼎鼎的男高音伊恩·博斯特里奇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音乐会。

启蒙时代保持实验精神

虽然古乐很老,但古乐团的历史并不长,而且整个古乐复兴及本真运动的历史也较短。欧洲大陆主要以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为古乐复兴大国,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古乐复兴和古乐团建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而此次的启蒙时代乐团则建立于1986年,今年可谓三十而立。立团之初,启蒙时代许下了一个对自己的承诺:只要一息尚存,就会继续反省、改善和创新。使用时代乐器,只是该乐团审美追求的元素之一。巴洛克音乐和古典时期音乐只是该乐团演出曲目的一部分。每当音乐界认为他们掌握了启蒙时代管弦乐团的走向,该乐团就会给他们以新的震撼:或者是一场交响幻想曲,或者是一场无指挥的巴赫音乐会。一直以来,该乐团都是由演奏家们来进行掌控。正是这样一支始终保持着实验精神的组织,赢得了西蒙·拉特爵士、伊凡·费舍尔、马克·艾尔德、弗拉迪米尔·雅诺夫斯基等一批卓越人物的付出以及为数可观的拥趸。他们的夜间演出重新定义了音乐会的范围。在伦敦艺文中心的新居,又培育起音乐策划和制作的更大多样性。启蒙时代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无止境的精神追求。

启蒙时代乐团也是音乐会的明星,不仅在台上,还在台下。2006年,也就是在乐团庆生二十周年之际,他们开创了夜班音乐会机制,也就是在深夜举行音乐会,听众可以带着酒精饮料随意走动和聊天地进入音乐厅听他们的演奏。此举不仅为乐团吸引到了大量35岁以下的听众,更是引领并开拓了欧美音乐会聆听风尚。

博斯特里奇堪称中流砥柱

1974年出生的指挥家史蒂文·迪瓦恩此次携团来京,他与乐团经久合作,有口皆碑。与大多数乐团不同,启蒙时代乐团不设音乐总监或常任指挥,因此便依靠大量的客座指挥打磨乐团风格。而此番来京的男高音伊恩·博斯特里奇则是十足的大牌,是巴洛克和古乐领域全球顶尖的男高音歌唱家。就在去年10月中旬,原班来京人马在伦敦圣史密斯广场上演了一套近似于此番来京的曲目,包括亨德尔和泰勒曼,荣膺英国《卫报》四星好评。 

由马丁·凯特尔撰写的乐评写道:“音乐会全程无尿点。男高音博斯特里奇更是整场音乐会的中流砥柱。他以非凡独特的技巧演唱,尤其是在泰勒曼的康塔塔《我知我的救主活着》以及亨德尔《不贞的女人在情人怀中嬉戏》中。前者,博斯特里奇在小提琴爱抚的伴奏下演唱愈显悲凉自责。后者则构成了音乐会中的绝对亮点。”

新闻链接

“本真运动”复活巴洛克音乐

在欧洲,古乐中的一个重要承载部分便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英国,指挥家约翰·艾略特·加迪纳爵士接连创建了蒙特威尔第合唱团,英国巴洛克独奏家乐团和革命与浪漫乐团,还有1973年由古乐大佬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建立的古乐协会乐团。

巴洛克通常泛指1600年至1750年时期,也就是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那是标志着现代社会的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纯清”年代。巴洛克作曲家们在没有现代工业干扰和困扰的环境中写出的音乐,自然也拥有那时的时代特征。巴洛克以及早期音乐的演奏技法,在上世纪60年代风起云涌的“本真运动”中采用不加揉弦的“纯音”演奏。相较于古典及浪漫时期的揉弦,“纯音”带来的是更加通透清澈的音色。这种使用“本真”方式,手持“时代”乐器,在线乐器中以羊肠弦取而代之,也就是返璞归真的做法,可以说是音乐演奏上追本溯源的环保运动,就像人们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以种树代替高楼,以回归自然替代蜗居城市一样,呈现出未被工业革命“扭曲”的世界的原貌。这里所指的演奏上的“工业革命”就是被克莱斯勒引介的揉弦技巧。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