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脾气不好,我会得罪很多人。我有话直说。说真话,有时候也会伤人。”蓝天野自我评价说。这淡淡的一句话倒真是勾勒出了蓝天野老师快人快语的性格特征。在演戏排戏时他一丝不苟,在评价戏剧作品时他一直都是直抒胸臆。他问:北京人艺真的已经有了自己的演剧学派吗?他说:“人艺风格”排斥矫揉造作和概念化。
《冬之旅》是蓝天野和李立群合演的
我们差人家几十年
“我不保守,因为我回来搞戏了,我就得到处看戏,什么戏我都看,人艺的我看,国话的我看,鼓楼西剧场,蓬蒿剧场的戏我要看,孟京辉的戏我要看,林兆华的戏我要看,外地外国的戏我都得看,我得看看现代戏什么样儿。有些所谓新潮的戏吧,我看了,他们问我的感受,我说我只有一个感觉:新潮得不够。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国外用烂的了,我们还当成时髦的在用,国外时髦的荒诞的戏,比我们这些新潮戏走得远得多,我们差人家几十年。对我来讲,我只有一个观念:不管搞传统还是高创新,你都得拿出好作品,高质量的作品。你光说我有什么主张,但是你拿出的东西水平不够,那不行。”
人艺真有演剧学派?
“我发现我们很多专家,尤其是研究北京人艺的专家,设置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这是一个生安上的词儿。过去我们说的人艺演剧风格,是逐渐形成的自己的风格。那个时候曹禺院长和领导班子经常说,别老提人艺演剧风格。我认为北京人艺没有演剧学派,有好些相关理论,都是编出来的。而且千万不要以为北京人艺曾经有过自己的风格,现在就以中国戏剧的龙头老大自居,你们看看我们现在的演出,我们优良的、反映北京人艺风格的还有多少。我们跟人艺最辉煌的时候相比,是还那样?是超越了?还是有差距?我们得清醒。我们有一代演员,以濮存昕为代表,很有成就,很有思想和想法,不断有创造上的想法,这代人不错。我们有一些年轻演员,很有潜质。现在有的我看了很高兴,有的我看了很不是滋味,我们号称有演剧学派,让人很难受。
北京人艺总的来说有个风格,但风格到底是什么样,很难说清楚。舒绣文、刁光覃、叶子、郑榕、董行佶,每个人演戏的路子,每个导演演戏的路子都不一样,他们总体上有共同的风格,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个性。”
喜欢人艺但别夸大
“屠呦呦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在学术上她创出了别人没有的东西。斯坦尼的理论能成为一个体系,他继承了俄国优良的戏剧传统,当时流行的一些演剧特点,他总结出系统的实践和理论。他的学生,梅耶荷德,自己成为学派,继承了老师的东西,又不满足,自己也开创了戏剧学派。那么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主张是什么?说来说去只有焦菊隐先生的三句话: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内心体验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观念。
焦先生探索中国话剧的民族化道路,他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他提出来要建立话剧的中国学派。可是很遗憾,他想要做的事情没能完成。有好几位专家说,蓝天野竟然敢说话剧的中国学派没有完成。你说这个工作完成了,那就是我们的实践和研究已经到顶了。可焦先生的想法很多都没来得及实现呢。
你们喜欢人艺是好事儿,但别夸大。我现在说不清北京人艺演剧风格是什么,从反面来说,人艺风格排斥矫揉造作和一般化,概念化的东西。它比较强调生活积累和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