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试图讨好徐志摩

2016-02-29 08:48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张幼仪试图讨好徐志摩

徐志摩与林徽因甫一见面,即被“人艳如花”的奇女子林徽因所吸引,陷入了热恋的旋涡。我们可以从他那时的诗作《情死》《月夜听琴》《清风吹断春朝梦》诸篇中,感受到爱情潮水的激荡。他对林徽因的爱情像“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在诗歌中冲撞。一改他《再别康桥》安宁、幻美、纯情的轻柔,一改他在《沙扬娜拉》一诗中的“甜蜜的忧愁”。那时,尽管也有对爱情的咏叹,但那是一抹轻柔的诗辉,是潺潺的一湾流水。自从爱恋上林徽因,他的诗如一团火,燃烧着爱情,也将理智和善良烧成了灰烬。

《文坛亦江湖》 作者:汪兆骞  出版:现代出版社  

1920年底,张幼仪接到徐志摩让她赴英的信,在公婆的支持下携幼子登上了驶往英伦的法国轮船“巴勒介”(一译“宝勒笳”)号。轮船大约是翌年3月6日抵达法国马赛港。那时正是欧洲的冬天,徐志摩从伦敦前往马赛接船。接到妻儿后,他们又搭一天的火车到巴黎,在那里盘桓几天。他们一道购物、观光,并与在巴黎的张君劢会面叙谈,之后才搭乘飞机飞往伦敦。从一见到徐志摩,张幼仪就感到一股寒意,比法国的冬天还冷。

张邦梅是这样描写张幼仪见到夫婿徐志摩的:

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着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到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不会搞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

张幼仪的心是有期盼的。他们成婚五年,而且又有了子嗣,因此她渴望徐志摩对她好一些。这是一个一心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的媳妇应该得到的。她对丈夫并无奢求,只要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了。五年的冷凉,她已习惯。但她不能忍受轻蔑和侮辱。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张幼仪因眩晕呕吐了。徐志摩非但不安慰和帮助,反而撇过头,极为嫌弃地说:“真是乡下的土包子!”孰料语音刚落,他自己也呕吐了。张幼仪用同样的口吻回敬徐志摩:“你也是个乡下土包子!”徐志摩先是一怔,接着有些窘态。他没想到,为了尊严,一个柔弱的女子,也会抗争。细想起来,张幼仪出身书香门第,江南巨富,又聪颖多才,仪态不俗,而且是天足,何“土包子”之有?再者,张幼仪赴欧,是随刘子楷到伦敦的。陈从周《徐志摩年谱》记有,“冬,夫人张幼仪随刘子锴(楷之误)出国至英国伦敦”。刘子楷,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代理驻日公使等职,是徐志摩老师梁启超研究系中外交干才。1918年,随同梁启超、张君劢赴欧,作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谘商智囊团。张家出入无白丁,与“土包子”更不沾边。所谓“土”者,大概不如林徽因千娇百媚吧?

其实,张幼仪还是想讨好丈夫的,只是出于尊严,她做得很隐蔽而已。根据同船赴欧的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教务长刘秉麟太太回忆:张幼仪刚上轮船时,样子就是中国的家庭的少奶奶。但不久,在周围的人影响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常暗里学习时髦做派和试穿鲜亮服装,女为悦己者容。然而,同徐志摩带浪漫诗意的天性,却永远合不起来。这是张幼仪的悲哀。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