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觉得《我是歌手4》做差了?

2016-02-29 08:21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为什么你会觉得《我是歌手4》做差了?

湖南卫视王牌真人秀《我是歌手》第四季播出过半,始终被人“唱衰”,阵容被认为是“史上最差”,赛程被评论为“平淡无奇”,模式也让人感觉已经“审美疲劳”。曾经称之为现象级的节目,不过四年真会沦落至此?

说“歌手4”阵容差,多半基于去年年底流传在坊间的一份首发名单。那份名单上有内地天后毛阿敏,有香港歌神陈奕迅,以及天后郑秀文。但彼时毛阿敏正准备个人演唱会,而且不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在比赛上;郑秀文原本已经和导演组谈得七七八八,就差一纸合同,但由于另一半许志安正好在东方卫视参加《中国之星》,所以临时撤退;至于陈奕迅,可能是歌神找不到理由降阶PK,结果也没来。有了这份珠玉在前,导演组贡献的名单即便再有“诚意”也让人感觉“差了点意思”。当然这并不是说如今参赛的歌手唱功不行,只是在号召力和吸睛能力方面,他们确实要略逊一筹。毕竟,《我是歌手》除了是纯粹歌手之间的唱功较量,还是一档电视娱乐节目。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寻找的歌手必须兼具实力与话题,如果节目组真想把自己当成纯粹的音乐节目,也必须承受收视与话题方面的损失。

“歌手4”赛程的平淡则源自黑马的缺失。6场比赛,李玟拿了三场冠军,一方面说明“国际李”的实力确实高人一筹,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几位备选黑马成色不足。此前三届《我是歌手》,翻新了黄绮珊、挖掘了邓紫棋、让李健升格为国民偶像,但到了第四届,徐佳莹在首场夺冠后再也没突破首秀的惊艳,一直沉溺在小女生的柔情中;青歌赛冠军王晰凭借浑厚低音拿了冠军,此后“再而衰三而竭”,下一场就被淘汰了;苏运莹唱着自己最拿手的《野子》也无法避免一场游;黄致列原本能歌善舞,却只在《BangBangBang》中展现了自己的全能,此后只是重复韩式苦情……

至于其模式是否“审美疲劳”则是综合性问题。如果一档节目能持续不断地提供新鲜的话题和人物,观众当然乐此不疲,比如播出至今已经20年的《快乐大本营》。反之,当节目在“推陈出新”方面乏善可陈时,就应该尽力避免那些可能让人“腻歪”的环节,比如“歌手”中一再出现的表情夸张的“群众演员”,以及结尾处竞演歌手排名的故弄玄虚。

除了这些桥段,难道“歌手”真的江郎才尽了?不见得。韩国版的《我是歌手》虽然只做了三季,在赛制上却花样百出。比如原版在第二季中就将首发歌手扩充至12人,组成A、B队进行打擂生存赛。类似于每季《我是歌手》正赛结束后的《歌王争霸赛》新老歌手同台比歌,但国内版只是“彩蛋”,不强调对抗。再比如原版节目会在主题性方面进行设计,“演唱自己的成名曲”、“翻唱别人的成名曲”、“演唱网友们希望你们唱的歌曲”……这些内容为什么没有加到国内版中?原因不好猜。

制作电视节目其实很像与观众谈恋爱,四年痒不痒,除了感情深不深,还取决于双方能否在审美、价值观、交流方式上保持一致且与时俱进。所以,《我是歌手》保持诚意固然可贵,但想要与观众旷日持久地相伴下去,还必须在创新方面多用用心。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