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高群书捧演员颇有两下子

2016-02-17 08:57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高导捧演员颇有两下子

这位在电视剧和电影界游刃有余的艺术家来自何方?他独特的艺术观念是如何养成的?记者在高群书的工作室,在雪茄的香气和其爱犬的陪伴下,听他畅聊往事。特立独行是高群书的创作特点,他初出茅庐便大胆拍摄了恐怖片。他还改变了不少演员的命运,除了孙红雷,他还力劝本想放弃《风声》的李冰冰回归剧组,最终让李冰冰捧得了金马奖。

37

从小梦想做报社记者

高群书家里没有从事影视工作的,他年轻时的志向是做一名记者,当记者则是为了以后当作家。看书,是他打小儿养成的爱好。“我姥爷家里有很多书,破四旧那会儿,很多书没有烧完。我看的第一本儿书是《聊斋》,那书当时在炉子旁边儿放着,少了一个角,感觉是被人从火堆里抢出来的。后来我看苏联小说、革命小说,字都是竖排印刷的。那些书,让我喜欢上了文学。”

因为看书,高群书还被老师警告过,那是在他上初中的时候,他在笔记本上列出了自己看过的图书的书名,结果这份书单叫老师看见了。“老师把我叫过去说,你怎么看这么多书啊,你这书单里有好书也有不好的书,你这么小就看这么多书,你不怕学坏了?”

看书,没让高群书学坏,却让他怀揣着当记者、当作家的梦想考入了河北大学新闻系。可作家之路让高群书受了不少挫折,他爱写诗,也爱写小说,可投稿却屡屡被退回。大学毕业的时候,眼瞅着其他同学都分配进了报社工作,他却没了着落,最后他被分到了石家庄广播电视局电视中心。“那时候我特想去报社工作,报社有文化环境,可我分配得不好。”

拍的《蓝骷髅》“禁放”

做文字工作的理想失落了,高群书变成了扛着机器拍新闻的电视新闻记者。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电视行业刚刚开始发展。高群书当时在电视中心工作时的领导想拍电视剧,可是那时大家都没钱啊,没钱就请不到专业的导演摄像。怎么办?领导决定就用电视中心的人来拍电视剧,这样可以节省拍摄成本。这正好给了高群书一个走入影视行业的练手机会。他在电视中心参与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名叫《小树林》,是一部儿童电视剧。

1988年,高群书办理了停薪留职。 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录像厅生意红火得不得了,录像厅里放的有香港电影,也有内地人自己拍的录像带。高群书停薪留职后筹钱拍了电影《蓝骷髅》,那是一部在当时颇为时髦的恐怖片。这片子在录像厅里放了半年左右,最终成了“禁放”作品。

1994年,高群书正式从已经变成石家庄电视台的工作单位辞职。他辞职后的第一次件事儿便是拉投资拍电视剧《三侠五义》。“那时候拍电视剧不是挣钱的行业,作品能在电视台播出就不错了,要是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那就是电视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了。那时候拍一部电视剧能给你一两千块钱,最高给一万块钱的稿酬。我却始终认为拍电视剧、电影都是商业行为,能挣钱。”兴许是高群书的想法在当时太过超前,拍《三侠五义》的计划没能获得认可,也没能得到投资。

跟随陈胜利带热涉案剧

拍《三侠五义》的计划受挫,高群书却接到了被他称为中国涉案剧鼻祖的导演陈胜利的邀请。陈胜利带着高群书给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中心拍摄短剧。陈胜利当时拍摄的《九一八大案纪实》是轰动一时的电视片。陈胜利找到高群书时,他正在筹拍《中国大案录》,他邀请高群书来做总制片人。“《中国大案录》,全部用真实的警察来演警察。当时这个剧播出的时候特别轰动,就像现在的《羋月传》。当时这个剧火到什么程度呢?西安公安局曾经给公安部打报告称,在放片子的一个月里,西安的犯罪率为零。为什么呢?一到晚上所有人都跟家里头追剧呢。”

《中国大案录》在1996年播出,随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拍摄涉案剧的热潮。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