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将至,走亲访友之余,不妨翻看几本闲书。记者为读者挑选了适合假期看的几本新书:年夜饭怎么做才有味?陈晓卿《舌尖上的新年》会告诉你;想知道如何陪伴年迈的父母,那就看看《牵爸妈的手》;假如亲戚朋友催你恋爱结婚生孩子,翻翻《嘿,三十岁》继续优雅的生活。
《舌尖上的新年》
陈晓卿教你做顿年夜饭
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捧红了不少特色美食,也吊足观众的胃口。这本《舌尖上的新年》由纪录片原班人马打造,总导演陈晓卿讲述了他的年夜饭故事,“小时候每到过年,我爸爸就做红薯糖。将红薯反反复复熬煮成糖浆,簸箕上撒一层炒面防止黏底儿,把浓稠的糖浆浇在簸箕上,凉凉。糖浆即成,吃法多样”。陈晓卿说,写美食文章和拍纪录片一个道理,要把看客想吃的欲望给调动起来。
除了陈晓卿的文章,书中还收录了赵珩、黄磊、沈宏非、温瑶、小宽、萧春雷、张知常、殷罗毕等知名美食家、作家的文章。美食的高境界不单是知道什么东西好吃,还要知道如何好吃,要是能亲手做,那就更牛了。
《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
如何把7天假期过成21天
如果假期不想去电影院里凑热闹,拉上窗帘安静地看部片子也不错。“自从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就至少延长了三倍。”这句话出自台湾导演杨德昌的《一一》,影评人木卫二把它化作自己影评集的书名。这么说,如果7天假期都用来看电影的话,是不是就等于歇了21天?
这是一本木卫二的私人观影笔记,12间沙发电影院构成观影独立王国,49篇文字试图寻找电影背后的思考,既有他对王家卫、杜琪峰等导演的评论,也有他在一些小众影院的观影感受。对于木卫二的言辞和观点可以有不同见解,这些不妨碍我们坐下来安静看电影。
《牵爸妈的手》
如何陪爸妈
中国人对生死看得很重,却不太懂得陪伴和告别。怎样判断父母即将失去独立、自助的生活能力?父母生活不能自理时,你该怎样照顾?如何让父母自在、有尊严地离去?这些都是我们担心却迟迟不愿面对的事。
这本书由台湾《康健杂志》副总编辑张晓卉撰写,获得了2014台湾优秀健康好书奖。书中或许告诉你如何学习照顾父母,帮他们延缓老化,预约一个圆满的老年。张晓卉通过发现和预防、如何照顾、善终三个方面,用图解和引用故事等简单、直观的方式告诉读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对父母进行科学的照顾,让父母度过一个自在而有尊严的晚年。
《给孩子读诗》
用9秒到两分半的时间陪孩子
这是一本适合送给孩子的新年礼物,生活不只是衣食住行,还有诗和远方。书中的这100首诗,来自33个国度的100位诗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是书中收录的叶圣陶的诗,另外还有泰戈尔、聂鲁达、普希金、苏轼、史蒂文森、赫尔曼·黑塞、阿多尼斯、安徒生等中外诗人的佳作。
市场上有不少针对孩子的诗歌选本,多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挑选一些好诗。这本书从孩子的视角考虑,语言生动顺口,没有生涩的字词,最短的诗花9秒就可读完,最长的诗也不过花费两分半时间读完。书中的插图则来自70多位画家之手,也容易勾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非洲三万里》
跟着毕淑敏坐火车看非洲
说到非洲,我们觉得很亲切,可是除了这点来自“第三世界”的亲切感,对于它的历史文化就知之甚少了。前两年,毕淑敏买了一张价值2万美金的“非洲之傲”列车票,开启了一场直面饥民、皇帝、僧侣、狮子和荒野的非洲之旅,这本书就是她的旅行笔记。
在列车行驶时,车窗外是非洲底层民众聚居的贫民窟,很多孩子衣不蔽体,车窗内的社会名流们在开怀畅饮,这种强烈的对比引起了毕淑敏的关注。在旅行中,她记录了非洲各地人情风物、旅游见闻,包括走全球最大的贫民窟索维托实地考察等,同时还对车内车外两个世界做了细致的观察和沟通。
《嘿,三十岁》
专治催恋催婚催生后遗症
三十岁本该是一个美好的年纪,可是对于过年回家的单身狗来说,就只能“呵呵”了。你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隔壁老王家的小强都要二胎了。面对来自长辈们的亲切问候,你后悔回家过年不?经过七大姑八大姨的一番劝说洗脑,是不是觉得自己活着就像犯罪?
那么看看这本《嘿,三十岁》回回血吧,作者艾明雅号称鸡汤傲娇派掌门人,专业解决各种拧巴人、妹子,治疗效果据说堪比微整形。她说:“单身或结婚,不过是我们选择各自老去的方式不一样。我去做我的新娘,你去做你的天后。再回头想起隧道里的那段日子,我们相视一笑,用一杯咖啡、偶尔的一次下午茶彼此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