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电视音乐节目:比"想快进"更大的敌人是手机

2016-02-01 10:13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比“想快进”更大的敌人是手机

关注事件:老牌电视音乐节目

核心观点:想抓住前几季累积的观众,是否可以加入一些有营养、有意思的辅料。

随着《我是歌手4》、《中国好歌曲3》两档老牌电视音乐节目的开播,第一季度周末综艺大战正式开锣。而《我是歌手4》直到上周末的踢馆赛终于有了官方收视率捷报——节目全国网收视率1.13,收视份额7.35%,位列同时段排名第一。这些专业术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看不懂,而我这个“大多数人”之一最直观的收看感受就是,我是一边刷手机一边“听”电视的。

之前有一个关于手机强迫症的调查报告称,现代人平均每小时查看手机9次,晚上5点到8点是查看手机的高峰时间,查看频率会更高,每6秒就会查看一次。这些数字对我来说可能时间跨度更长一些、频率更高一些,尤其是到了周末的晚上。陪我度过最近这三个周五夜晚的确实是《我是歌手4》,但我人在它那儿,心却不是一直在它那儿。以上周五晚的踢馆赛为例,节目播到80分钟左右的时候全部歌手就已经演唱完,后边40分钟节目都与演唱再无关系,都是为公布名次服务的内容。这还不算开始时的抽签排出场顺序、歌手们在等待室里聊天调侃以及广告等环节。不过这些让人想快进的环节也难不倒我,刷刷手机就解决了。

《我是歌手》播出到第四季,出现颓势属于正常,但既然想抓住前几季累积的有收视习惯的观众,就应该放点大招。看着我们聚拢在电视机前刷手机,就算收视率排名第一,导演组大概也不痛快吧。总导演洪涛公布名次时故弄玄虚的方式一直受到吐槽,上周五时他自己也说“这个梗玩了太久,再玩你们会瞧不起我”,但却只是换了个姿势继续在语言上玩花样。我不反对一档综艺节目加入一些噱头当调料,毕竟这不单纯是一个音乐演出,要考虑广告植入等各种因素,但到底还挂着“歌手”和“音乐”的标签,看上去却更像《快乐大本营》或者脱口秀节目,这总不合适吧。节目设置安排每人唱一首歌无可厚非,那么是否可以加入一些有营养、有意思的辅料。比如上周五李克勤演唱完《遥远的她》,音乐人欧丁玉点评时称,这首歌是张学友在1986年是录制的,而李克勤这次加入了阿卡贝拉人声合唱的新唱法。这个点评出现时就让我暂时放下了手机,因为它对我来说是有营养的。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