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藤菜小考

2016-01-28 10:26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藤藤菜小考

偶读宋词,翻到一首《喜迁莺·吴江与闲堂》;其中,“漠漠水葓摇暮”一句中的“葓”字颇费解。于是,仔细看了词集的笺注部分,原是从李长吉的诗“桂叶水荭春漠漠”化来。原诗有释:“水荭一作水葓,荭葓二字通用。《尔雅翼》:龙红草也。一名马蓼,叶大而花赤白色。生水泽中,高丈余,今人谓之水荭草。而尔雅又谓之龙古”。再返观梦窗词集的注释,“水葓,即蓼花,葓通荭。《佩文斋广群芳谱》卷四十七:蓼花其类甚多,水蓼叶阔大上有黑点,诸蓼春苗夏茂秋始花,花开蓓蕾,而细长二寸,枝枝下坠,色粉红可观。水边甚多,故又名水荭花。又有俗名,空心菜”。看到此处,方才洞明。

空心菜,俗称藤藤菜。此菜为蜀中各地家常素菜之一,洗净后切段,和菜籽油、蒜片、干辣椒混同一炒,即可起锅食用。又可切成碎粒,单与青椒素炒;还可洗净切段后与酱油、辣椒油、醋等一起凉拌,皆是佐餐稀粥、极家常也极可口的下饭菜。最省事的做法,即煮面条时往锅里一扔,和面条一块吃,也是清爽宜人的。说到此处,幽深诗境全无,生活意趣却越发盎然;不用“遥指人间,隔江烟火”了。

据说,那是巴蜀乡间一种极普通的植物,水边漫生无数,根本无需人工料理。入秋时会开一种团球形的小花,外形极似蒲公英,但却不似那种一吹即散的轻逸。这个团球形状,是由若干个瘦小的长囊状花蓓构成,这些囊中还贮有一粒种子;花呈莹白色,也算可观。

那么,唐诗宋词上的注解却是花呈红色,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想来,蜀地的藤藤菜是给咱们俗人吃的,所以开什么颜色的花都不重要,俗人们只知道要在它开花之前把它们摘下来做成菜吃掉即可。而江浙的空心菜唐宋时有个雅致的名称,叫“荭”或“葓”,则是要拿给诗人词人们观赏作文的,自然都生长得更好,而且总归得生出点与众不同的颜色姿态来才好。呵呵,说笑归说笑,可能是两地水土不同,风物自然有差异使然吧。至于是不是有基因突变或“转基因”的因素在里边,已不可确考矣。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