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剧院首演 “邢捕头”范明演绎伪大师

2016-01-25 08:53 京华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范明上台即兴改口音

范明在话剧《大师》中。主办方供图

1月21日晚,由孟冰、李雷共同编剧,范明主演的话剧《大师》在保利剧院首演,本报组织了20名读者观看该剧的演出。作为观众熟悉的曾在《武林外传》中扮演邢捕头、《炊事班的故事》中扮演老高的喜剧演员范明,此次在剧中扮演一位大师。范明带着口音的普通话将这一形象塑造得入木三分。

台上台下即兴表演

话剧《大师》作为一部荒诞话剧,一开场就是一个与现场互动的秀场。在大师的绝笔拍卖会上,两位主持人通过离奇的故事以及一些奇怪的方式为拍卖会热场。随后范明扮演的大师出场,但是观众席中出现骚乱,有人大声叫喊“没票怎么就不能进”,被工作人员制止,让观众一时很难分辨是演戏还是真实发生的。紧接着,场灯也被通知因为故障反复亮起,而逃票的观众也一跃跳上了舞台。与此同时,几个警察跟上抓捕两个主持人,在一场混乱和虚实之间,观众带着疑惑进入剧情。

人物整体单薄无力

“今天我把大家请到这儿来,是要给你们看一出好戏。”作为一部荒诞剧,该剧糅杂了很多悬疑的事件,丝丝缕缕的线索看似荒诞不经却也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剧中的台词也直指当下,“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每个人都在晒,这就是一场秀,一场大秀。我们这都是在骗谁啊!”这种舞台上赤裸的拷问,也让观众产生一定的共鸣。

虽然看似夸张、虚假,但是剧中人物也是生活中的缩影,尤其是吴有人这个疯子艺术家虽然疯言疯语,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显示出特殊的才华,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印象深刻。尽管该剧在人物塑造上有特别之处,但整体呈现却显得有些单薄无力,人物比较概念化。

难度在于内心戏

作为喜剧演员出身的范明,此次在话剧舞台上再次发挥了自己的天赋。作为一个被包装出来的伪大师,范明在剧中的独特口音为该剧加分不少。范明扮演的这个角色最初只是一个在城市混日子的底层人,操着满口的家乡话。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范明被包装成一个大师,而且红透了全国。但是他夹杂着口音的普通话总是带着骗子的烙印,让人忍俊不禁。

与此同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排练场该剧一直都是普通话版本,首演时却改成了方言版本。对此,范明解释:“临上场前,紧张得手不由自主地发抖,听到后台开始催场,我就想,反正都站在这了,也不差再往前迈几步!一闭眼,腿脚就跟出去了,谁知道当自己站在聚光灯下的时候,反而找到了状态,演着演着演出了范明式的大师,甚至反复练了上百遍的台词都临时改成了方言版,可以说算是我在台上即兴表演!”

范明表示,《大师》这部剧的难度在于内心戏,一个表面风光的大师很多时候内心是极其煎熬的,表演时不仅要演出大师的“神”,更得表现出大师的“魂”,这样的人物才是活的,才能走进观众心里。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