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装饰皇家宫廷的古老技艺(2)

2016-01-21 13:31 中青在线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花丝镶嵌 装饰皇家宫廷的古老技艺


花丝镶嵌在古代是一种象征尊贵身份的装饰品,不仅雍容华贵、典雅大方,而且做工精细、造型新颖。

结缘花丝镶嵌 半个世纪一往情深

参观完花丝工作室的整个流程之后,我们惊叹于这门工艺的精巧与繁琐。当我们问她当年如何想到要从事花丝镶嵌时,白静宜难得地沉默了一下,说带我们去另外一个地方看看。

走进房间,我们才发现这是一间艺术展览馆,白静宜告诉我们,展览馆里陈列的全是她仿制的历代花丝镶嵌的珍品。白静宜一边走,一边回答了刚刚我们提出的询问。原来白静宜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满族大家庭里,她的父辈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赋予了白静宜活跃的艺术细胞,她自幼钟情于绘画,上小学时,她的水彩画就已经出类拔萃了。

那时候的白静宜梦想考上美院,成为一名出色的油画家。但后来因为文化课失误而与美院失之交臂,她只好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金属工艺美术专业,后来又作为优秀毕业生被挑选到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跟一些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学习。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她被分配到了北京花丝镶嵌厂,从师于翟德寿、吴可男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习设计花丝镶嵌。

1983 年,意大利维琴察珠宝钟表展开展,这是国际珠宝界的顶尖展览。北京市工美总公司特意将唯一的邀请名额给了“做花丝镶嵌的小白”——白静宜,于是她带着国家领导和行业领导的期望与重托,只身前往意大利。在那里,西方珠宝五彩斑斓的色泽、时尚潮流的设计思路以及创新性的加工工艺,让白静宜萌生了要与国际一流设计师比肩的念头。她就如同一块海绵,充分吸取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设计理念,充实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开始反思中国设计的现状与未来。

传统的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品,涵盖了盒、杯、碗、酒具、摆件、首饰等宫廷日用品。但是,有时候也会在宗教作品中看到花丝镶嵌的身影。

很快,白静宜在设计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白静宜结缘花丝镶嵌以来,在半个世纪的从业生涯中,她的艺术作品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同时,也展现出新颖、生动的创造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五十年来,即便是在面临困窘的时候,她也从未放弃过对这项工艺的深情,正是这份执著,才让她在国内外设计大赛和博览会上屡屡获奖。

西方珠宝制作工艺的冲击 传承路上的困境与重任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其制作工艺十分繁复。一件优秀的作品要通过多道工序才能加工出来,这就要求每道工序的艺人都得是高手。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熟练工人的流失,现在很多大件、复杂的工艺品已经做不出来了。白静宜告诉我们:“花丝镶嵌的原材料多为纯金、纯银,价值昂贵,销售顾客群相对单一,因此需要集体智慧和大量资金投入,还得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所以像她这样分散经营的花丝镶嵌工作室,虽然延续了花丝镶嵌的技艺,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同时,花丝镶嵌这项技艺对艺人的要求不仅是制作手法,而且还注重艺人的绘画水平、美学修养、历史文化知识等等。在制作之前,艺人需要把自己心中所建构的画面画出来,这样在制作过程中才会万无一失;花丝镶嵌是皇家装饰品,需要对历代花丝镶嵌的特点都做到烂熟于心。但这些修为并非一年、两年便可达成,如今的年轻人,大多坐不了那么久的冷板凳……凡此种种原因,造成了花丝镶嵌工艺后继乏人。

谈到传承时,白静宜动容地说:“花丝镶嵌我已经干了五十余年,此前我将之视为事业与爱好;现如今,我更多地感觉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如果我不能将这项传统工艺技法传承下去,我就是千古罪人了。”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