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偷票房院线连坐 电影局出重拳整顿市场

2016-01-13 10:28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影院偷票房院线连坐

你在电影院买电影票的钱花到了哪儿?你买票的钱被偷走了怎么办?这个问题着实值得探讨。昨天(1月12日),全国电影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电影局透露将针对“偷票房”这一市场乱象制定相关政策,如果影院偷漏瞒报票房,院线要承担连带责任。那么,到底什么是“偷票房”,损害了谁的利益,这种乱象为何屡禁不止呢?我们今天且来为读者做一次通俗的讲解。

治“偷票房”

电影局有大举措

昨天,全国电影工作会在京举行。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一领导的“电影市场秩序专项治理活动”将于1月20日正式启动。

电影局张宏森局长强调:一、在行政管理方面,各级电影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偷漏瞒报、盗版盗录、放映侵权影片的影院给予处罚,严重的可吊销许可证。二、院线公司要承担起对影院的管理职能,院线所属影院,不管直营影院还是加盟影院,如果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院线方都将承担重要连带责任。三、票务软件商不得销售未经备案的软件产品,软件产品不能留有篡改数据的技术漏洞,更不能配合影院篡改票务数据,同时使用两套以上的(含两套)票务软件系统,如有上述问题发生,软件提供商将承担责任,其准入资格将重新设定。四、电商预售电影票必须是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影片。电子商务售票促销活动方案应以合同契约形式取得有关方面同意。促销活动涉及价格优惠须公开明示票务总量、优惠时间段,并要有明确信息提示观众享受的是优惠票福利。

业内采访 

“监管”也很重要

记者昨天采访了在观众心中服务好、口碑好UME影城华星店和星美院线的两位管理者,他们都坚决赞成电影局打击偷票房的举措。

UME影城华星店的店长刘晖认为,出台相关监管的政策法规非常好,但她也忧虑在政策执行上出现的“监管难”问题。“我觉得很多违法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我们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好的影院一如既往地守规矩,有没有监察都会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办事;但有的影院面临紧迫的生存问题,在经营上有困难,票房又要分账,这时就会出现很多小动作。”

刘晖提出建议说:“现在影院和片方采取的是票房分账的商业合作形式,电影局会掌控全国的票房情况和分账情况。但票房分账的监管成本高,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不如分地区分级别采取不同的政策。比如条件成熟的影院可以买拷贝。”

中影星美院线总经理张大勇认为,电影局要营造健康的、诚信经营的环境,电影人必须大力支持。张大勇指出,目前全国票房超过200万的影院占据了全国影院票房收入的93%,这样的影院有3000多家,而剩下的3000多家影院只能分走7%的票房。

张大勇认为,监控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排名靠后的3000多家。在谈到星美院线时,他说:“星美院线的影院数量多,而且以加盟影院为主,在管理难度上比较大,我们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影院进行监管。”张大勇还提到,影院偷报瞒报票房不但让片方利益受损,也会让院线利益受损。

都谁在“偷票房”?

我们先得来了解一下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上的票房分账制度。

一部电影的票房,片方分到的票房不得低于43%,剩下57%要分给电影院线。有些片方还会和院线约定,随着票房的增加,片方分到的票房比例也会逐步提高。 

影院为何“偷”?

那电影院为何要偷票房呢?所谓“偷”就是消费者不知道自己花的钱去了哪儿,片方不知道票房被瞒报,电影院表面分得了57%的票房,实际上“偷”出来的票房成为电影院的“私房钱”,不用交税,不必上交院线,也不必和片方分账。还有一种情况,那便是因为不同影片和电影院约定的分成比例不同,因此电影院更愿意“照顾”那些给他们分成比例高的影片。

会怎样“偷”?有些电影院会用“移花接木”的方式,比如观众买的是X片的电影票,但电影院却把钱算在了Y片头上,这样X片票房变少,Y片票房变多。因为电影院和Y片谈好的分账比例比X片要高,因此Y片票房越高,电影院分账所得也越多。

再比如,电影院会在观众购票之后,又在系统里把票退了,这样一来观众的钱花了,系统里却显示这张票没有售出。此外花样繁多的电影票+特价商品,甚至用手写电影票代替机打电影票,都是一些电影院“偷”票房的手段。

片方为何“偷”?

一般来说,片方“偷”票房和电影院“偷”票房是两回事儿。“偷”票房的电影院要把票房往低了报,而片方则喜欢把票房往高了报,这就是“虚假票房”。

要知道,一部电影的投资人往往不是一位,这些投资人当中有上市公司、有大型知名企业,也有著名的娱乐企业。票房越高,投资人脸上越有光,投资人获得的社会口碑以及高票房消息为其日后带来的商业机遇都不可估量。当然,也有电影主创希望虚报票房,高票房能让他们更容易获得下一轮投资。

比如,近期,英国《卫报》指出电影《捉妖记》的高票房“来历不明”,质疑票房作假,称安乐影业在自己的百老汇院线,每天凌晨开始包场,且午夜场竟场场爆满;而每隔15分钟,同一影厅就开始再次出售该片电影票,这一切都令人怀疑该片的票房“掺水”。最后片方回应说:“经查,因总部公益放映安排要求下达时,跟一些影院沟通信息不畅,导致部分影城排映出错。我们已经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各地影院严格执行总部的公益放映要求。”

发行方也“偷”?

电影发行方也是“偷”票房乱象中的重要一环。发行方“偷票房”怎么偷的都有。简单来说,有的发行方可能会打通影院的关系故意拉低票房,这样一来被瞒报的票房就成了发行方和影院的“私房钱”,受损的当然就是片方了。当然还有的发行方可能会帮助片方虚报高票房。

比如,早在2009年,电影《阿童木》的发行方光线影业就曾因票房统计出错而向全国观众致歉。当时,该片上映三天后,《阿童木》被爆出票房超过4000万。但是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获得的票房数据却是1700万,比发行方爆出的票房少了2300万。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