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人热议:谁来撑起北剧场(2)

2015-12-22 08:26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戏剧人热议:谁来撑起北剧场

戏剧人:傅维伯

傅维伯曾是北京人艺小剧场经理,后又担任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经理,他曾在北兵马司剧场经营困难时,自己拿出了40万元拯救剧场。但这40万元没能让中国第一家民营剧场北兵马司剧场起死回生,这40万元也是血本无归。

文化责任谁来承担?

2005年,在北兵马司剧场倒闭、中戏接管时,傅老师曾告诉记者说:“北剧场是北京惟一一家没要政府一分钱的剧场,而它在为戏剧事业做最基础的工作:扶植新生的戏剧力量。可是,谁应该支持年轻的创作者呢?现在很多大型的演出活动会花费好几千万元,只要从这些项目中掉根头发下来,北剧场就能生存下来。”

十年后,当记者再度为着同样的话题拨通傅老师电话时,他的声音听上去仍是分外激动。谁来承担文化责任?这是傅老师首先提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产权方若是国家单位、国企,那也得承担相应的社会文化责任,应该继续支持做剧场;但另一种观点认为,若是做了多年的剧场要转型租给酒店,国家对这种行为有没有相应的限制?”

傅老师认为,当年剧场建立时就承担着文化责任,“如果可以随意说我们不承担这个责任,这是国家的事儿,那国家谁来承担文化责任呢?大家都这样,我们国家就没文化了。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我们的文化复兴,光指着几个人,指着几个国家院团,行吗?中华文化复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我们所有人、所有的单位都重视文化了,才能做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我们现在的觉悟还停留在我们要不要承担文化责任的问题上。”

急需建立“森林生态”

傅维伯提出的第二点“森林生态”,则是对现行文化政策的反思。“民营院团和国有院团,大剧场和小剧场,都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责任。文化补贴大伙儿都应该有,应该享受统一的政策。我们的戏剧产业和文化产业需要建立起‘森林生态’,这个生态系统中要有国有院团这些大树,也要有民营院团民营剧场这些灌木和小草。”

说到自己十年前投入北剧场的40万元,傅老师说:“我是做文化的,我这一辈子只会做这个,我只有这个本事。钱不钱的先放第二位。当年很多人都为北剧场付出了心血,比如那些戏剧创作者,他们的心血比40万、400万元更宝贵。”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