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老编剧瞄上网剧

2015-12-11 09:06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高满堂创作《温州两家人》央视热播 60岁老编剧瞄上网剧

他拍的剧还真看了不少,特想看看他怎么玩网剧。

继《温州一家人》(以下简称《温一》)2012年在央视播出取得不俗口碑和收视佳绩后,由高满堂再度操刀剧本的《温州两家人》(以下简称《温二》)眼下正在央视热播。

从《闯关东》开始,到《北风那个吹》《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再到今年年初热播的《老农民》,不愿意重复自己的高满堂从未写过续集。近日接受信报专访时,高满堂回应了“食言”写续集《温二》的缘由,还显露出了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透露自己也要做一部好玩的网剧。

■回应“食言” 《温二》不是续集

“《温三》目前是不想再接着写了,除非遇到更打动我的内容。”

作为金牌编剧,高满堂此前一直认为“任何一部电视剧续集都不可能超越第一部”,所以最初做《温州两家人》他其实是拒绝的。但又去温州走了一圈,高满堂发现,有太多新的内容可做,也值得做,并被新一代的温州商人的拼搏精神深深打动。

所以在他看来,内容和人物全不同的《温二》其实并非《温一》的续集,只是传承了“温商精神”,“《温一》拍的是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在海外、内地是怎样把‘第一桶金’给淘到手的,我把它称为‘第一桶金的故事’。而《温二》写的是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以后,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包括金融危机,金融风暴,包括信任的丧失,企业的困难,部分温商逃亡和回归的故事。相比第一部将更加家庭化、国际化,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改革的艰难性和深刻性,也展示了改革的前瞻性。”

该剧播出后,不管是口碑还是收视成绩都不错,这让高满堂很满意,“电视剧里呈现的画面和表现力比我的预期还要精彩。”不过说到片方还有继续做《温三》的想法,高满堂却赶紧摇头,“目前是不想再接着写了,除非遇到更打动我的内容。”

■炮轰乱象 现实题材同质化严重

“现在的很多老演员愿意让女演员、小孩来追他,你说都60来岁了。还有的女演员也五六十岁了,说必须有‘小鲜肉’来追我,我认为特恶心。”

高满堂1983年就步入电视剧编剧生涯,不管是之前的代表作《闯关东》、《大工匠》、《钢铁年代》、《老农民》等,还是如今的这部《温州两家人》,无一不是现实题材,他总是把目光投向大时代的小人物,却能屡屡写出非凡的史诗味道。但说起如今的大多数现实题材电视剧,高满堂则给出了“无病呻吟,格局越拍越小”的评价,“很多导演的屁股都坐大了,大家都往棚子里钻,都愿意往搭好的场景里去钻,都愿意往胡同里去钻,拍婆媳矛盾、拍夫妻打啊闹啊。”

在高满堂看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同质化现象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他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我参加过一个青年编剧讨论会,讨论了六个剧本都是青春题材的,最后我总结的时候被他们嘲笑了,因为六个故事我听起来,完全分不出来。”

同质化的内容只能靠话题博关注,因此现在连演员都会提出一些奇葩要求,“现在的很多老演员愿意让女演员、小孩来追他,你说都60来岁了,他提这个要求,必须有女孩追我。还有的女演员也五六十岁了,说必须有‘小鲜肉’来追我,我认为特恶心,太恶心了。”

■追求时髦 已开始构思网剧

“有人提出非爱情不成网剧,非虐心不成网剧,我觉得这是暂时的,网剧最终还要走向现实主义,最终会归结到艺术的真理,向善向美向真。”

虽然高满堂作品的受众并非现在的90后,00后,但即将60岁的他其实很时髦,也从不排斥新生事物。面对当下影视界IP大热现象,高满堂的态度很警惕也很包容,愿意跟随潮流做出改变,但绝不认同原创不重要的观点,“我一直在提醒编剧,千万不要进入一个孤芳自赏的世界里。你觉得你的叙事很有道道,但是人家不愿意看,这时候就应该思变——传统编剧要学习现代叙事方式。任何艺术离开变化两个字,就没法传承。现在的趋势是打碎逻辑再去寻找逻辑,编剧们得适应这种方法。”

别看高满堂平时拍的都是抒情正剧,但他自曝平时坐火车的时候经常会看网剧,对此还颇有研究,“有人提出非爱情不成网剧,非虐心不成网剧,我觉得这是暂时的,网剧最终还要走向现实主义,不是现实题材,是现实主义。最终还是会归结到艺术的真理,向善向美向真。”

高满堂还透露自己正在创作网剧,“我这人对啥事都特好奇,所以看了网剧之后还真想写一个,已经开始构思了。”被问及内容,高满堂却玩起神秘,“就等着看吧,这个作品我相信大家还能隐隐地看出来这好像是高满堂的东西,但是又会觉得不像,还特别好玩。我也想轻松一把。”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 刘珲 杜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