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天价的《木槿》 吴冠中为何喜欢它(2)

2015-11-30 10:18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拍出天价的《木槿》 吴冠中为何喜欢它

【名作品鉴】


吴冠中《长江三峡》体味色彩运用之妙

1973年,吴冠中调回北京参与创作北京饭店的大型壁画《长江万里图》,与黄永玉等艺术家同赴三峡写生,《长江三峡》即为当时的作品。

《长江三峡》前景描写广阔的江面,峭壁自左下角往上延伸,宛如近在观者眼前,层层的陡峭岩壁以险峻的角度往右后方延伸。吴冠中在此采用了丰富的中间色调,浅褐色带着少许的黄绿、粉红与淡紫色,从色调之细微变化表达景深与空间层次,一方面突显来自远景的右侧光源,繁复的光影变化呈现出岩壁角度的曲折。

白发一雄《秘火》以脚作画充溢能量

白发一雄认为手绘会过度控制画面,因此改以脚作画,在画室中拉着一条垂挂的绳索,赤脚滑行将颜料涂抹在画布上。他到70多岁仍如此创作。1999年的《秘火》即是代表。

画面以色彩象征与巨幅尺寸反映了艺术家的巅峰状态,画面的厚涂油彩揭示了创作中的行动轨迹与速度感。画名《秘火》,呼应了画面中鲜明的橘红与鲜黄色,中央暖色调的扩散与上方的石绿色,有如暗处浮现的神秘火焰,形成多重的感官层次。

《木槿》画中,占据前景的木槿完全是特写的观照,在周围花木的映衬下,更彰显出它幽绿的外在与勃发的生命力,而正着意于绽放的素雅木槿花点缀其中,更平添了些许温馨又烂漫的气息。

这幅创作于1975年的《木槿》,是吴冠中油画作品中的重要作品,展现出他上世纪70年代创作“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的独特风貌。可以说,此时此刻,木槿的存在仿佛能够超越画面后景中简朴住所代表的窘迫现实生活,使生命与活力律动于整个画面。这正是吴冠中先生寄托其生活情思,幻化其丹青之心的意向载体。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