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植个广告有错吗?(2)

2015-11-27 15:40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植个广告有错吗?

舒龑:如此植入能达到广告目的吗      

我一点不讨厌广告,而且我还特赞赏能植入广告的公号,能挣钱是一种本事啊!但我的困惑在于,植入型的广告能达到广告目的吗?

广告是我了解某个产品的最方便手段之一。可是我并非盲目接受广告,需要知道产品都有什么特点。或许现在网络的便利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但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还是不太想在这种事情上花费太多的脑细胞,要是有人能直接告诉我那就好了——甭管您说的是真是假。所以在电影开场之前那几分钟的广告总是让我心驰神往,这也是我愿意早点儿去电影院的一大原因。

但是,植入似乎并没有起到这样的效果。

首先,这种阅读体验破坏我想看广告的欲望。

根据我的经验,在文章中植入的广告往往会放在文章的末尾。这看似是保护了阅读体验,直到最后一刻才告诉你这其实是一条广告,这种阅读体验太糟糕了。我这儿正琢磨着这篇文章的意义呢,一扭头您告诉我这是一篇广告。合着您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就是为了发条广告啊?

另外,这种文章虽然往往阅读量高得吓人,好像是达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广告的作用——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你的产品有什么特点。

这当然也是所谓的为了保护阅读体验,毕竟这是软广告,不是那种“只要998只要998”的硬广告,如果大肆介绍产品性能,那估计就有无数人直接关掉了。可是,这样的广泛传播的效果就是你说你有某个产品,最终也没告诉我这东西有什么用。也许我记住了一篇让我吃了苍蝇的文章,却记不起来它推荐的产品是什么!

在商业领域,“精准营销”这句话不知道被说了多少遍。通俗来说,精准营销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我需要买电脑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各种电脑广告”。如今有了所谓大数据的支撑,精准营销似乎是有了曙光,而如今这种在文章当中大肆植入广告的行为,简直就是广告行业的倒退,他们的思路还是“反正我有阅读量了,总会有人惦记广告推荐的产品吧”?

我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反正我不会再花时间看完文章以后又花时间去搜索那个产品,你已经浪费了我的时间,我绝不会再自己浪费时间了,就这么简单!

须叔:广告太硬 吃相难看     

事情从一个无聊的下午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六神磊磊的公共号发的一条微信《唐诗……最美植物不过这四种》,感觉颇像标题党,但因朋友推荐看了看。结果所谓“最美植物”不仅不够客观没有概括性,最后还是为了引出一条打底广告,看了让人郁闷。于是和朋友达成共识:越来越不要脸的植入广告只会让公共号逐渐丧失公信力。

其实讨论这个话题挺无聊的。一来植入广告的逐利特性早就被公认;二来一周前我还在布客帮叹息微信公号要实现营利不容易,转头又对公号赢利表示不屑,似乎首鼠两端。其实现今商业社会,我们都习惯了与广告共存。一个媒体平台要生存,必需要广告金主的支持,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微信公号莫不如是。所以打广告没啥可说的,而六神磊磊最大的问题,不是于此,而在于广告太硬。尤其这篇《四种》在赞美唐诗如何优美地描述景物时,突然跳出来一个不太沾边的广告,非常突兀,把前面好不容易积攒起的气氛全都破坏了。另外,只要稍微看看那条微信就会发现,不过是把过去的《唐诗故事》中的内容用点今天话串述一下,哪有什么新颖想法,全是陈词滥调。只能说,真会抄书啊!只要推理想象一下,就知道这是一个由硬广策划死憋出来的软文,由宣传唐诗某植物逆向“生产”得到的不怎么靠谱的排位表……其实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已经设计出会作诗的软件了,就叫“机器诗人”,先就是把古人的诗进行电脑统计,然后排列组合,填坑作诗。这统计处理的工作比六神磊磊强多了,通过电脑检索分类归纳提炼得到的唐诗中“最美植物”,才是或然率最大最可信的结果。所以那条微信内容有多少公信力,就不言而喻了,只是觉得粉丝都好宽容啊!

早在博客时代,有商家找到韩寒求写软文、开价一字一万元,他就说过“我的肉体可以出卖,但文字不能出卖”之类的话,原文是“文字出台我接受不了”。现在当然早过了文字出台心理障碍阶段,不过六神磊磊在微信下面评论区回答网友问其如何看待韩寒这话时,回复道“我的肉体不可以出卖”。意思似乎是说,文字可以出卖。

的确,从X轿车、XX商学院到X景区,六神磊磊早已是公开卖文的“惯犯”了。个人对此持欢迎态度,毕竟他为其他码字人提供了卖文买楼的好榜样,可以吸引更多有水平的写作者投入更大热情创作好文章。只是,技术上学问上都好办,关键是,要写得更聪明些。有时候,吃相难看,已是一大恶疾。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