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屡陷尴尬 或破败不堪或沦为大杂院(3)

2015-11-17 09:18 中国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名人故居现状堪忧:开设经营性场所、沦为大杂院

私搭乱建破坏格局:王国维故居、钱钟书故居

清华西院42、43号是王国维故居所在。2014年12月,《法制晚报》曾报道,“顺着狭窄的过道进去,看到大大小小的多间房子。建筑外墙有上年头的灰砖、红砖,也有看着很新的石板。有的房子装了防盗窗、防盗门,各种线缆交错着从地面‘爬上’墙头。院内有房间对外出租,墙上贴着类似入住须知的告示。其中一间房子由清华美院的毕业生租用,做成一间书院,平时办些沙龙活动,内基本保持了原貌,但也做过装修,还向外增筑了部分空间”。

著名主持人、北大新传学院副教授阿忆(周忆军)对王国维故居充满担忧。他曾发微博称,王国维故居私搭乱建严重,已破坏了原有格局,找不到一处好看的背景。

清华新林院的名人故居群,也是如此。路旁聚集着水果摊、理发店、复印店、洗衣店,老房子的墙上贴着求租、家电维修、盖房、装修等广告。院落间的小道坑坑洼洼,房檐上甩出的晾衣绳胡乱地绑在树上。退休教授曾先生称,灰墙的平房都是居民私建的,租给高考或考研的学生,“一些名人故居被不断翻新,几乎找不到历史的痕迹。钱钟书等人的故居,现在被随意扩建,都搞不清楚哪间屋子是他们住过的了。”

燕南园50号已成了出租屋 法制晚报记者 林晖 摄

燕南园50号已成了出租屋 法制晚报记者 林晖 摄

北大校园南部有个燕南园,散落着17栋建筑,多为两层小楼,编号从50号到66号。历史学家向达、翦伯赞,物理学家褚圣麟,经济学家马寅初、陈岱孙,哲学家冯友兰、汤用彤,地理学家侯仁之等众多学界泰斗都曾是燕南园的住户。《法制晚报》记者2014年12月探访50号院时看到,墙边堆着自行车、塑料布,晒着床单和衣物。一间屋内摆了两张上下床,住着的租户有考研族也有在找工作的。

破败不堪被荒废:冯友兰故居、鞠思敏故居

与燕南园的其他院落不同,冯友兰故居“三松堂”则遭荒废。冯友兰去世后,他的女儿宗璞曾在这里生活。如今院门上了锁,《法制晚报》曾报道,该处地面已被落叶覆盖,杂草在四周疯长。据一位戴着红袖标巡逻至此的大爷讲,这里已经空置了一段时间。

2014年5月,《济南时报》记者来到有“山东的蔡元培”之称的教育家鞠思敏故居探访。虽然门外挂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但它却破败不堪,少人问津。鞠思敏故居位于济南县东巷105号,夹杂在众多小吃店中间,仅有一米宽门脸。

门上的花脊小灰瓦带有古朴的气息,瓦片却已七零八落,还落有杂草。鞠思敏的后人之前已经把院中的东屋、南屋、西屋卖给他人,只保留着北屋。对着北屋的正门有三层石阶,门上挂着一个卷帘还有一把锁。屋内没有什么大件摆设,只有一张木床、一把躺椅、一张桌子。木床和躺椅上落满灰尘。由于年久失修,屋内一角房顶漏了一个大洞,墙壁上还留有被雨水浸透的痕迹。北屋西侧一共有两间屋,外侧的一间还算整齐地摆放了一些杂物,房顶也没有漏。“而里侧的屋子破败得不知道还能不能用房间来形容,敞篷车见过,但像这样的‘敞篷房’真是第一次见到”。《济南时报》记者这样描述道。

原是免费参观的侯宝林故居现已关门。门上贴着“内部装修,暂停参观”的通告。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原是免费参观的侯宝林故居现已关门。门上贴着“内部装修,暂停参观”的通告。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另据《新京报》报道,近年来北京侯宝林故居几乎不开门。因房屋损坏、唯一一名看护人去世等原因,故居无法开放,需整体进行修缮后方可迎接访客。东四二条社区居委会代表表示,2012年7·21大雨期间,这里遭到雨水侵袭,房顶坍塌,大量积水涌了进去,可能造成地面下移,对参观者的人身安全有影响,于是就不开放了。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  作者:唐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