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7992.5万元成交的傅抱石《郑庄公见母》,作于1945年,描绘了姜氏见庄公替段请求封邑的场面。
人文附加值越高,作品拍卖行情越好
论艺术价值,潘天寿《劲松》《朝霞》或是傅抱石《郑庄公见母》相比李可染《万山红遍》,可谓不相上下。从拍前估价不难窥得一二,《劲松》与《万山红遍》的拍前估价同为6800万元至8800万元。然而,为何最终遥遥领先的是《万山红遍》,并且成交价几乎是第二名《劲松》的两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艺术市场从来存在“估价不准”原则。有研究发现,拍卖成交价与估价相符的仅占全部拍品的20%左右。估价是理性的,而竞价是感性的,只与买家有多想要这件作品有关。
《万山红遍》是不折不扣的明星拍品,高附加值让这幅作品点石成金。“万山红遍”题材作品每回现身拍场几乎都不出意外地引起市场轰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幅2012年曾于北京的保利春拍飙上2.93亿元的峰巅,创下李可染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此外,《万山红遍》1999年曾于北京的嘉德秋拍拍出407万元,2000年曾于北京的荣宝秋拍拍出501.6万元,2007年曾于香港的佳士得春拍拍出3504万港元,也分别是当时的“天价”。
也有人称,《万山红遍》的红色主调,是成功的关键。这种红在中国人心中是神圣的,可谓中国人的精神象征。更况且,《万山红遍》所用的红是清宫的朱砂,稀罕至极。1962年至1964年之间,李可染偶得半斤故宫内府朱砂,便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并创作“万山红遍”题材。画面中朱砂和墨色交相辉映出一派金秋景色,层林尽染的群山顶天立地,错落其间的飞瀑、白墙、云气则像被挤出的留白,因周遭浓郁色彩的映衬,愈发显得明亮夺目、摄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