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是谁?回望春秋战国卷中的女人们(2)

2015-11-09 09:16 文汇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颠沛流离的“尤物”:男性政治角力的“标的”

从春秋过渡到战国,经历了近500次大小战争和诸侯国间的震荡与吞并,相对而言,出现在春秋史上的不少女性简直是美神与死神的结合体,“甚美必有甚恶”,她们在史书中的出场往往伴随着高官的倒台甚至是国家的灭亡。

能够被史书收入的女性皆有重要的政治、社会意义,秦宣太后所代表的贵族少女们,正是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家族政治的缩影。溯之更久远的春秋时代,周王室日益衰弱,一百多个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在这近300年历史硝烟里生存的女性们,生存并不容易,尤其是美貌的女子更是怀璧其罪,往往要遭受“海伦”一样的命运。雄心勃勃的男人们要开疆扩土,实现扩张,而美貌女子们已经变成了他们野心的一部分。

陈国女子息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出嫁到息国,不仅成为自身颠沛命运的开端,更引发了夫家的倾覆,自己还成了大国首辅疯狂追求的对象。息妫出嫁需要路经蔡国,她的姐夫蔡哀侯强邀她进城见面,对她“做了不合于宾礼的事情”。息侯得知后勃然大怒,实施了一个不计后果的计划:暗地里邀请南方霸主楚国出兵攻打自己,然后向“连襟”蔡哀侯求援,让楚国“教训”前来救援的蔡国。果然,蔡国兵败,蔡哀侯被楚国抓获。然而,得知上当的蔡哀侯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向楚文王极力称赞息妫之美,怂恿楚文王灭了息国。息妫到楚国后跟楚文王生了两个孩子,却一直“冷战”不说话,楚文王逼问之下,她一语惊人:“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文王死后,息妫又被楚国首辅令尹子元盯上了。子元住到息妫宫室旁边,在门口表演军事舞蹈勾引息妫。息妫还是不为所动,她对传话的侍者说:“先王创设这个舞蹈,是为了演习军事。令尹不把力气用在国家的仇人身上,却在我这个未亡人身边跳舞,不是很奇怪吗?”

惜字如金的《左传》给了息妫不小的篇幅,甚至让她开口说了两段话,可见在当时这个女子的影响力。她的命运,实际上折射出楚国利用邻近小国的矛盾,在南方侵略扩张的大历史。

另一位身世更加颠沛流离的女子——郑穆公之女、郑灵公之妹夏姬,一生经历了郑、陈、楚、晋四个诸侯国,身后张开一个各国高层人际关系的大网。先秦诗经《国风·陈风·株林》讽刺的就是陈灵公、仪行父等人与夏姬私通的轶事。而今《株林夏姬》《夏姬传奇》《我的姐姐叫夏姬》等网络言情小说中,她也是当红主人公。这位一生嫁过四次(还不算被第三任老公的儿子霸占)的公主,不仅情史曲折,更牵连出“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系列祸事。仅以夏姬第四任丈夫、楚大夫屈巫臣为例,他用一套道义说辞劝楚王不要碰这个“不祥”的女子,自己却上演了一出“无间道”,与夏姬在郑国相会成婚,随后叛走晋国。屈巫臣在楚国的家属随后被他的“政敌、情敌们”灭门,而这也激发了屈巫臣反过来帮助晋国打击自己的祖国。当时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正酣,屈巫臣主动请缨帮助吴人训练军队,发动吴国入侵楚国,开辟“第二战场”居功至伟。在美色与权谋之间,真正的看点其实是围绕这些女子的地缘政治角力,用离奇的情事去遮掩残酷的政争,这在先秦的文本语境中已经开创了先例。

《左传》中晋国贤大夫叔向想娶申公巫臣和夏姬漂亮的女儿为妻,遭到其母严厉劝阻:“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但并非所有春秋史书上记载的女子都是不能触碰的“祸水”,当然也有贤德楷模如公子重耳的两位妻子季隗与姜氏,一位甘愿在狄地等待丈夫,情比金坚、至死不渝;另一位坚决催促丈夫再次上路,防止他在齐国的温柔乡中沉沦丧志。人生充满戏剧化场景的还有“赎罪公主”文姜,前半生因与哥哥齐襄公私通,导致丈夫鲁桓公被哥哥所杀的恶果;后半生却积极奔走于齐鲁之间,充当了重建两国关系的“和平使者”,最终得到了以夫人正礼安葬。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