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幽灵场”还能“游荡”多久

2015-10-28 09:41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电影“幽灵场”还能“游荡”多久

 《港囧》目前票房已过16亿元,高奏凯歌之余却传出“幽灵场”票房造假的负面消息。22日,影片出品方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所谓“幽灵场”系影院工作人员失误所致,《港囧》电影票房数据完全真实,并不存在借“幽灵场”拉高票房的情况。(10月23日《北京青年报》)

电影片方和发行方搞“幽灵场”,一是选择影院非营业时间的清晨或午夜来操作,这些时段观众极少甚至根本没有观众,影院却有排片且“场场爆满”;二是选择影院黄金营业时间,片方和发行方先砸钱把影厅好位置买下,实际并不会有人观看,却造成票务紧张的假象。总之,炮制“幽灵场”就是为在短期内拉高票房,刺激观众跟风观看某部电影。

不管《港囧》是否存在“幽灵场”,在国内电影圈炮制“幽灵场”者大有人在。虽然搞“幽灵场”要向影院砸钱,但片方和发行方却能以小博大:一旦“超级大片”的形象塑造通过该手段完成,电影就会形成火爆之势,观众数和排片量会大幅提升;影片票房被冲高,背后影视公司的股价还会跟着上扬;影片创造了“高票房”还能留住投资商,或为未来电影吸引新投资人。何况“羊毛出在羊身上”,观众要通过高票价为之埋单。

这就不难理解,“幽灵场”为何会成电影圈潜规则。这个潜规则是电影行业的“毒瘤”,会对电影观众造成莫大欺骗。售票情况、票房成绩是影响观众选择电影的重要因素。一旦有“幽灵场”与虚假票房的恶意干扰,观众就会遭受误导。近年来,一些口碑很烂的电影,票房成绩却往往不俗,有人责怪现在的电影观众“无脑无智商”,只知道“捧臭脚”,可又有多少人谴责“幽灵场”对观众的误导与欺骗?

“幽灵场”会对好电影造成恶意排挤。砸钱玩“幽灵场”,是花钱买票房,有实力的片方和发行方才玩得起此游戏,“背靠大树好乘凉”。他们砸钱玩“幽灵场”,是在变相给电影院线输送利益,让电影院线旱涝保收,院线在排片时就会有所照顾,从而挤压其他影片的排片率,中小成本影片更无生存之机。一些好口碑影片常遭遇排片“一日游”、票房“滑铁卢”,恐与此相关。

“幽灵场”是在制造电影虚假繁荣的泡沫。它虽让某些影片收获“高票房”和“好名声”,但对整个电影市场来说,却是充满吹嘘与造假。泡沫若越吹越大,一旦破裂,将给电影行业带来沉重打击。拒绝虚假数据,还观众一个真实,还行业一种良性有序,时不我待。

前两天,电影局出台票务新规——电影院在票务软件中编排的放映计划必须与实际放映相一致,所有实际放映的场次必须如实地在票务软件中编排或登记相应的放映计划。这意味着,只要是排片表中写出的场次,就必须真实放映,而放映的场次,也必须在系统里登记。这个新规就旨在整治“幽灵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