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作家张爱玲遗稿《小团圆》横空出世,引起读者关注和极大争议。近日,张爱玲另一部遗稿《少帅》中文简体版出版,再次引发学术圈热议。而随着这部遗稿的出版,张爱玲小说遗作已全部出完。
小说结局成了永久之谜
《少帅》一书张爱玲用英文写成,是以1925年至1930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北京为背景,以传奇人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为原型撰写的一部爱情小说。这部小说作为未完成之作,结局成了永久之谜。
据出版方新经典文化介绍,《少帅》是张爱玲投入最深的一部小说,她生前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三年来我的一切行动都以这小说为中心。”自1956年张爱玲起意写这部小说开始,就极为重视。1961年10月她曾远赴台北搜集写作材料,1962年3月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有了多年的酝酿储备,她便开始动笔创作,1964年小说写出约三分之二。1966年、1967年在给朋友的信中,她还表示要继续写下去,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
“这部小说现存打字稿有81页,共七章,约2.3万英文字,是未完稿。”学者冯睎乾说,现存的七章《少帅》,叙事时间大致始于1925年,到1930年11月少帅抵达南京为止,容纳民国近30年的烟云旧事。该书以少帅陈叔覃(小说中张学良的化名)和周四小姐(小说中赵四小姐的化名)的相恋为主线,间或饭局、闲聊的情节,穿插着当时的逸闻,让历史“像七八个话匣子同时开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
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特别提到,这部未完成稿的写作过程并不顺利,通过张爱玲给友人的信件可以看出,她其实看不懂少帅是怎样一个人,也看不懂赵四小姐想什么,她一度觉得没有办法写下去。但宋以朗也认为,和写《色戒》一样,张爱玲最终找到了办法,就是女主人公其实是她自己,女主人公的想法正是她的想法。
遗稿曾很多年无人问津
宋以朗说,早在1997年,他的母亲邝文美为了方便学者研究张爱玲,将一批张爱玲遗稿复印本捐给美国南加州大学东方图书馆,这批遗稿成为南加州大学“张爱玲资料特藏”的重要部分,其中就包括这部未刊英文小说《少帅》的打字稿复印本。“但英文稿放在南加州大学多年,我没有见到任何学者研究,将来很有可能还是会无人问津,所以我决定把它出版。”
关于这一点,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说,他于2001年去美国,在朋友的建议下,来到南加州大学,曾见到了《少帅》,“但因为当时是一个展览,我只是匆匆翻了一下,并没有机会进一步研究。”
在宋以朗看来,和此前张爱玲在美期间写下的《雷峰塔》《易经》一样,《少帅》也是她当年刻意打进美国市场之作。但他认为,张爱玲小说的读者还是看中文的居多,所以,他此番依然按照《雷峰塔》和《易经》的先例,找人将其翻译成中文,然后以中英文合集的方式推出。
翻译过程并不顺利,首译就花费了至少三四个月时间,由郑远涛翻译完成后,再由冯睎乾修订。“他译完,我校,他再译,我又再校,好像永远也做不完。”冯睎乾说,张爱玲用了很多西方典故和双关语,就算张爱玲自己译也很难,因为她也会受中文的限制,好在她可随时把整句改换,“张爱玲译自己的作品时有很多改动,但我们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