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华:北京的中篇小说在整个中国处高端地位

2017-10-20 15:25 千龙网

分享
打印 放大 缩小

10月13日,第二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在北京出版集团举办。图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孟繁华。千龙网记者许珠珠摄

导语:10月13日,2017年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第二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北京文学力量”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本次高峰论坛针对四个主题展开了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对话。

“北京作家的气象、格局和有些地方的作家确实不一样。”孟繁华举例格非《望春风》、付秀莹《陌上》、宁肯《中关村笔记》、石一枫《特别能战斗》,回顾北京文学气象。

孟繁华认为格非的《望春风》和付秀莹的《陌上》都用独特的笔法书写乡土文学,“近几年来我们创作主流还是乡土文学,百年来的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成就也是乡土文学,但是近几年北京作家也在写乡土。像格非的《望春风》、付秀莹的《陌上》等,作家写中国乡土的时候有一种历史感,不是那种非常悲观的、哭天抢地的、泪水涟涟的,而是他们能够更文学性、更艺术性的塑造在变革时期乡土中的人。格非的《望春风》显然吸收《左传》《史记》史传的写法,几乎用人名架构起来,小说最后还是要写人物。《望春风》用史传的笔法一直写人物,而且里面有很多温暖的东西。《陌上》的写法和当下很多写乡土的都不太一样,现在写长篇小说大家急匆匆地讲故事,没有场景描写、留白,但是《陌上》有,她写了很多风景,乡土田野的风光其实也是很单调的,但是她写每一处风景、每一处场景都不一样,这个小说显然付秀莹花了心思的。每一家的生活状态和情况、矛盾大体是相似的,但是回到具体生活里面,你看每一家、每一户都不一样,能够发现家庭里面的差异性,这是作家的眼光。”

孟繁华赞赏宁肯和石一枫在文学上的探索,他说:“宁肯是非常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家,但是看了非虚构作品《中关村笔记》之后我对他刮目相看,中关村这个地方很难写,非虚构的作品特别难写,但是宁肯写的非常有可读性,他抓住很多细节,这是一个小说家写非虚构,这一点很了不起。石一枫是到场最年轻的作家,他发表了《世间已无陈金芳》《地球之眼》《特别能战斗》等优秀作品。一枫的创作量度非常大,而且他很年轻,迅速占据小说创作第一排。石一枫小说写得不是太多,怎么产生这么大影响?我觉得是一个年轻人敢于直面当下中国的精神难题,这一点特别了不起。我们的精神难题是什么?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比如道德沦陷的问题,怎么把它变成文学,怎么把它写进小说里面,石一枫做了深度探索。这几个作品都是处理这个问题的。”

“《北京文学》主编杨晓升,他最近的中篇越来越好,比如他写病房的几个中篇小说,对当下医疗战线、医患矛盾等等,包括医疗改革,都有所涉及,非常好的小说。叶广芩过去是陕西作家,出生于北京,她写的北京作品有着对北京怀乡的感觉,现在还能够有这种文化记忆,能用这种方式书写北京的作家凤毛麟角,这是她非常独特的贡献。”孟繁华说,“近几年来北京的中篇小说在整个中国仍然是处在高端地位,包括刘庆邦的《东风嫁》也是写乡土,但是他发现乡土的另外一个问题。乡土中的人物、人心、人际关系是要作家来处理的,《东风嫁》里面处理的是这个问题。刘庆邦作为一个老作家,他知道文学要表达什么、书写什么。在这些方面北京作家作出这些探索,确实是在整个中国文学格局里面地位非常特殊。”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