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燕山龙脊 京北屏障(3)

2019-06-05 08:14 北京日报

“北京结”通向“三镇”

一脚踏三镇,是指怀柔区域内著名的“北京结”。这里是明代长城“九边十一镇”中蓟镇、昌镇、宣镇三镇长城的汇聚点,也是内外长城的起点。三镇长城在怀柔的聚集交汇,十分罕见,使怀柔段长城的建筑布局更加雄伟壮观,固若金汤,强化了横亘北方军事体系的功能。

“北京结”原为箭扣长城的一部分,又叫长城结和三岔边。在这里,三道来自不同方向的长城如仙女飞过飘落的三条丝带,结成一个巨大的花结。结点处海拔958米,在这里举目远望,绵延的长城像巨龙一样舞弄身姿,三边汇聚,雄伟壮丽,美景尽收眼底。

“北京结”的命名最早来源于一则遥感数据。由顾巍、曾朝铭执笔的《北京地区长城现状调查研究》一文记载,1985年,中国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北京地区长城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勘察,发现北京地区长城总的走向主要分为东西、北西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在原怀柔县八道河乡西栅子村臭水坑西南的分水岭上会合,其南会合点位于东经119度29分38.9秒和北纬40度27分45秒之处,这个会合点被命名为“北京结点”,简称“北京结”。

有人曾以“三镇长城汇聚之所,两类长城分界之地”加以概括。“三镇长城汇聚之所”,即指明长城沿线曾划分为九个军事要镇,史称“九边”,也称“九镇”,即九个相当于军区的防守区段,即辽东、蓟、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镇,谓之九边重镇。每边设镇守(总兵官)。九边九镇之外,为了加强京城的防务和保护皇陵的需要,于嘉靖三十年(1551)又在北京的西北增设了昌镇和真保镇,共为十一镇,构成了九边十一镇的防御布局。“两类长城分界之地”,是说长城由慕田峪至黄花城一带,是北京地区“双边”长城与“单边”长城的分界关口。这段长城两侧,均为双边垛口,以此向东则为单边垛口,这是区别其他段长城的主要特征。

蓟昌宣三镇汇聚之处位居京师北门,距离北京不过五六十公里,扼守着中原通往关外的交通要道。故明代《长安客话》称:“居庸关、黄花城、边城、慕田峪、灰岭口俱系冲地,虽宣蓟为之屏障,紫荆借以身援,然外而扼控要害,内而拥护京陵,干系至重。”

三镇中,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大水峪,抵昌镇慕田峪界。昌镇东自慕田峪连石塘路蓟州界,西抵居庸关边城,接紫荆关真保镇界,由参将三人分三路镇守,为黄花镇、居庸关、横岭口。宣府镇东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冶所分界处,西达西阳河(今河北怀安县境)与大同镇相接。当时怀柔的亓连关、神堂峪、河防口、大水峪长城属于蓟镇石塘路辖制,慕田峪向西经贾儿岭、田仙峪至西水峪长城为昌镇黄花路辖制。

距离“北京结”最近的村落是雁栖镇西栅子村,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就在箭扣长城与“北京结”的弧形内侧。从西栅子村出发上山有很多条小路,可直接上到箭扣长城最北的“九眼楼”,中段的“北京结”两侧、“将军守关”一侧,东段的“箭扣”、“小布达拉”以及“正北楼”。这里是万里长城中最险的一段。

北京结长城以砖包墙为主,损坏不大,墙体高大,顶部较宽,城台密集。城墙比较连续完整,墙上女墙、垛口也比较齐全。“北京结”不仅在北京地区长城的分布格局上,而且在研究内外两大长城体系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结作为内外长城的起点,其山势特点为内险外阜,易攻难守,所以长城才修筑得雄伟坚固。正是有了三镇汇聚、双边镇守的布局,才使内长城和外长城于山形水系之间形成天险。

外长城也称“外边”,自东向西,从北京结向西北沿“西大墙”由怀柔与延庆两区交界的大火焰山九眼楼,过东北口进入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崇礼县、万全县,至山西省阳高、大同、于偏关再与内长城交汇,全长约1380公里。外长城是军事防御的前线,既要抵御游牧民族集结袭扰,还要打探军情、烽火通报,内外联络,发挥前哨阵地的作用。

内长城则由小火焰山上的北京结向西,经擦石口、磨石口、黄花城本镇口(头道关)、西水峪与延庆县旺泉峪山顶的长城相连。然后经居庸关、八达岭、怀来县、张家口,再经应县、代县、宁武、忻州、朔州、偏关,与外长城相接,全长1600公里。

长城在怀柔为什么会有两道长城呢,这是因为只有一道长城不够用了。对于防守的一方,想用一道墙来阻挡蒙古铁骑是很不现实的。所以明朝要在这一带修建双重长城,纵深防御,主要目的是为了护卫京师。当时防守重点集中于蓟镇、宣镇和大同镇,全部位于外长城范围,战线长,压力大,被攻破的可能性非常大。

内长城是护卫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如被突破则兵锋直指京城,所以内长城修建的异常坚固,大都为砖石结构,烽火台、敌楼也是十分的密集。内长城和以往历朝历代的长城不同,它不仅可以防止游牧民族南下,而且可以防止其迂回攻打北京。任何一个关口被突破都是危险的,所以明朝就必须不断地修建长城,不断地修建关口。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于书文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