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连渤海仙源古,西映居庸紫翠重。”明代诗人曹代萧以这样的诗句形容怀柔段长城。正如诗人所描绘的那样,雄伟的万里长城由东向西逶迤而来,在怀柔区境内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这条弧线过去曾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今天成了燕山龙脊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记得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雁栖湖畔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圆桌峰会致辞中指出:“雁栖湖是一个有历史积淀的地方,外面的群山中就有中国的长城遗址,这里是一个启迪思想的地方,也是一个开启合作征程的地方。”习总书记高瞻远瞩,不仅赞美了怀柔山水之美,还充分肯定了怀柔以长城为标志的深厚的历史积淀。
怀柔历史悠久,“怀柔”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为招来安抚。《礼记·中庸》有“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的诗句。春秋战国时代,怀柔是燕国战略要地,属渔阳郡,其首府位于现在怀柔区北房镇梨园庄村。怀柔境内多山,明代弘治年间大学士谢迁曾说:“怀柔为邑,崇岗叠嶂,绵亘千里”。怀柔建县历史几乎与怀柔修筑明长城的历史是一致的,可以说怀柔段长城的修筑也是怀柔发展的开端,对怀柔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在怀柔修筑长城的官员中,徐达最为有名。万里长城慕田峪段是明初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后经抗倭名将戚继光重新整修,并率兵镇守,是护卫京师皇陵的战略重地。除了慕田峪,长城还给怀柔留下不少美景,比如黄花城、箭扣、河防口、双垛口等长城,均声名在外。
古有“危岭雄关”之称
怀柔段长城是明代在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建而成。这道大墙位于燕山南麓,东接密云小水峪长城,经大水峪、河防口过慕田峪,再经黄花城西水峪与延庆大庄科长城相连,于山峦起伏、重岩叠嶂的山水之间,自东向西横贯全境。这段长城是一道美丽的弧线,又像一条巨龙,奔腾潜跃,气势非凡。
怀柔段长城总长65.4公里,其中有敌台268座、烽火台2座、关门6座、更房2座、马面6座、城堡22座。跨越怀北、雁栖、渤海、九渡河四镇22个建制村,起伏跌宕中,一些奇险峻秀处超乎想象。“鹰飞倒仰”“箭扣”“鲤鱼背”“牛犄角边”“天梯”“十八蹬”等等,这些名字无不形象地描摹出长城形胜的险要、摄人心魄的魅力,以及独具人文的色彩。
当年的长城设计者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在坡度平缓的山体沿山脊砌筑墙体;在山势险峻、悬崖绝壁之处,则以山险作为屏障;在河谷或峡谷险要位置设置关口,并在关口内侧修建城堡。所以怀柔区的长城是以城墙、山险共同组成。
墙体结构清晰,脉络连贯,是怀柔长城的特点之一,故被称为“危岭雄关”。史籍记载,怀柔为邑,东连渤海,西接居庸,崇岗叠嶂,绵亘千里。作为京师北门,畿辅屏翰,自古以来,怀柔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从地势上看,怀柔北高南低,南北狭长,呈哑铃状。北依燕山山脉,南偎华北平原,境内多山。以著名的万里长城为界,北部群山蜿蜒,莽莽苍苍、连绵不断,成为首都北京的绿色长城、天然屏障。地貌特征层次鲜明,深山、浅山、平原各具特色。
怀柔以山水著称,长城于山水间完成了雄伟峻险的布局。怀柔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9%,有名称的山峰500余座,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有24座。黑坨山、凤坨梁等山峰海拔都在1500 米以上。云蒙山是燕山山脉的著名山峰,位于怀柔和密云的交界,主峰海拔1414米,其南麓的青龙山、玉皇顶、北斗峰、荞麦山都位于怀北镇,长城雄踞其上。黑坨山海拔1534米,是军都山的主要山峰之一,位于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北4公里处,属于怀柔、延庆二区交界处。著名的箭扣长城、北京结、九眼楼,都属于黑坨山山系。这里的长城依山势伸入顶峰,再落入低谷,形态波澜起伏,各具千秋。
黄花城一带长城位于十三陵天寿山之北,附近有吹风坨、九宫山、凤驼梁,与此相接的还有东部渤海镇内的连云岭、驴鞍岭等,这里的山峰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山脉挤压隆起,迂回重叠,长城因厚实的城砖和防卫架势呈现出无可撼动的力量感,又因为这种褶皱的山势,有了一种百转千回的精巧和柔美,更具有惊世骇俗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