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富水。区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00立方米,高于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数倍。全区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潮白河和北运河两个水系,有白河、汤河、天河、怀沙河、怀九河、雁栖河等河流63条,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全区有四级以上大小河流17条,均属潮白河水系,以东起云蒙山西至凤驼岭一带的山脉为分水岭,分为岭南、岭北两系。岭北水系以白河为干流,由在境内汇入的菜食河、天河、大黑柳沟、庄户沟、汤河、琉璃河等支流构成。岭南有潮白河,由密云经东南区界入顺义区境。怀沙河、怀九河、沙河、雁栖河、牤牛河均穿长城而过,汇入怀河后入潮白河。另有北运河水系的白浪河、小中河等一些小支流偏于西南一隅。
怀柔段长城共建关口20座,这些关口大多有河流通过,所以每经过一个山谷必建一座水关,水关之上必修建瓮城,作为守城之险要之处。除了慕田峪、贾儿岭、东北口、田仙峪、驼岭、撞道口、石湖峪外,在关口处均建有水关,行洪时可作泄洪之用,无水时可通车马。由怀柔北行,无论走那条路,都要穿行长城。山山水水之间,构成了怀柔长城的宏大格局。
谈起与水密切相关的长城,怀柔就有一处景色优美之地,那就是西水峪长城,如今改称水长城了。此段长城是因修建西水峪水库时,建起大坝截流,导致水位上升,把处于低谷部位的长城淹没在水中,形成长城戏水、水没城垣的景象。有诗云:城抱碧波涟,水没古城垣;城水相呼应,壮美自悠然。这种长城入水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
西水峪长城历史悠久,其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长城关堡录》记载:“西水峪口,在石佛口东,又东为撞到口。西至居庸关九十里,昌平界,外口紧要。正城一道,水门一空,堡城一座,城铺一间,过门一空,挡马墙一道。”其中所说的城堡,就是西水峪口东的北坡根修建的一座南北长100米、东西宽46.4米的城池,名曰西水峪堡。最初,这座城池主要为修建长城的工匠和官兵居住所用。后来,人员逐渐密集,就发展成了村落。因地处西水峪堡,所以这个村子也就取名“西水峪”了。
关于西水峪的修城史,当地还留存着当年修建时的碑文。碑文记载:“山东右营中部千总,灵山卫指挥李轻。督同把所百户空江登仕。分修黄花镇西水峪第二断二等边墙二十一丈七尺,底洞一丈六尺,收顶一丈二尺,高连垛口二丈。”
如今,随着历史变迁,西水峪堡已毁,仅存基址。西水峪口也因后来修西水峪水库而被拆除,现仅有大坝两头山梁上的长城保存完好,敌楼坚整气势雄伟。古老遗存与现代工程紧密结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