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来水博物馆推出北京自来水公司百十年印章展

2019-05-13 16:0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大门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点击观看5·18国际博物馆日直播回放

#博物馆奇妙之旅#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系列直播:北京自来水博物馆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建于2000年,是由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出资兴办的企业博物馆。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北京自来水业发生、发展的历史,了解北京水资源的现状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懂得“自来水不自来、自来水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珍惜、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全民携手共同创造和谐的供用水环境,2016年3月22日,集团在清末自来水厂旧址的基础上,完成了自来水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并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分为展馆、清末自来水厂厂区旧址遗迹两个展区,展区占地面积约3万平米,展馆分为科普馆和通史馆两个展厅,面积约为2400平方米。

建于1908年的清末自来水厂旧址于2007年被列入《北京市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名录》,2009年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博物馆致力于发展科普教育职能,于2006年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节水宣传教育基地”,2008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年文明号”,2016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科普基地”,2017年被命名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市级资源单位”、“北京市旅游开放单位”、“东城区节水宣传教育基地”。2018年被命名为“北京市节水护水志愿服务站”、“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

博物馆不断探索如何打造与中小学合作的模式。2011年推出了小小讲解员活动,2012年推出了“小小实验室——水的特性”活动。2013年,策划并推出了“自来水科普大讲堂”活动。2016年升级内容,首次在初中学龄段展开活动。2017年突破形式,推出“自来水科普大讲堂、自来水探秘之旅、我是小小讲解员”三大品牌活动,并不断研发新课件。2018年博物馆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增加活动趣味性并与北京市西中街小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2013年至2018年,博物馆已经走进了史家小学、西中街小学、分司厅小学、灯市口小学、府学小学、北京八中、北京一六六中学、北京一七一中学、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等48所学校,为14269名中小学生带去了丰富的自来水科普知识,也让这些孩子通过学习认识了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增强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QQ截图20190513154907

图为博物馆建馆以来不同时间节点藏品数量。

博物馆日期间展览活动介绍

(一)常设展览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常设展览分为科普馆和通史馆两部分,展示了水资源的现状、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以及北京自来水业的发生、发展的历程。

科普馆充分借助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运用了巨幅弧形屏幕、立体沙盘、投影动画等趣味性十足的展现方式,打造出一个动感的科普“水世界”。展馆通过全方位介绍自然界水知识、当前中国和北京水资源状况、北京自来水处理工艺、水质监测、科学用水等内容,让观众了解到自来水安全可靠,自来水不是自来的,从而达到珍惜水资源、科学用水的宣传效果。展览中最大的亮点是在一面巨大墙面上设置了一幅长达24米的弧形屏幕,并借助卡通小水人“源源”的可爱形象,演示出小水人依次通过10道水处理工艺,最终生产出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直观展现了地表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及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水质监控过程,使得专业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此外,还通过旋转地球模型和视频短片介绍了世界水资源分布情况,利用立体沙盘及投影动画展示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借助水与人体关系模型演示人在不同缺水状态下的面部变化,采取动画形式表现生活中的节约用水方法等,以新颖、鲜活的形式让观众了解与水相关的各类知识。

通史馆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珍贵的实物、图片、场景雕像群、立体沙盘、多屏同步投影、幻影成像等手段,讲述了北京自来水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百余年发展历程,反映了水厂建设、管网发展、水质检测、供水服务等城市供水重要环节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了集团“确保首都供水安全”、“水质是生命”、“亲情服务”等百余年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展览中还包含着许多鲜为人知、趣味横生的小故事,如“1908年京城自来水因火而生”、“创办之初以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首座水厂(东直门水厂)选取孙河地表水作为水源”、“建国以前北京城区日供水能力仅有5万立方米”、“1949年公司为开国大典制作国旗旗杆”、“老电影《龙须沟》中反映了京城发展公用水站改善百姓生活的情景”、“2000年集团实施查表到户结束了50余年用户轮流收水费的历史”、“北京最大水厂(第九水厂)供水量占据城区供水的半壁江山”……这些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讲述了京城供水百余年的发展变化,让人耳目一新。

北京自来水公司百十季印章展

(二)“足迹——北京自来水公司百十年印章展”

2018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以改革开放40周年和公司成立110周年为契机,首次举办独具京水文化特色的印章主题展,追寻企业历史足迹,梳理企业发展脉络,见证北京城市的发展变化。印章展览于2018年10月18日起作为北京自来水博物馆的分展馆正式对外开放,地点设在清末自来水厂办公旧址,一座古朴清雅的四合院内,展览面积162平方米。

印章展览按时间脉络分为七个部分,通过展出北京自来水业不同历史时期的333枚印章,反映北京供水企业百十年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记载和传承城市水文化,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印章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生产和对外交往的符号和信物,在企业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于方寸之间,见证了公司管理机构的沿革,印证了供水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轨迹。其中许多珍贵印章藏品难得一见,包括公司第一枚印章,也是规制最高、体量最大的印章——“奏办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之关防”,还有公司首任总理的花押印章、具有防伪标记的股票骑缝章等首次向观众露出真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艺术价值。通过细细品味这些或方或圆、或长可短、材质不同、品相参差的印章,不仅可以体会到老印章的不凡身世,更能感受到北京自来水发展史的独特内涵及文化渊源。

博物馆重点文物

来水亭外观图片1

来水亭。(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来水亭建造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位于北京第一座水厂——清末自来水厂旧址内,是用于接收孙河地表水,并对原水进行加药消毒的场所。据《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记载,亭内原有洋灰修砌的方形、圆形水池各一座,用于投加消毒药剂并曾置有一尊脚踩莲花的汉白玉观音菩萨。

来水亭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是由德商瑞记洋行选派的德国设计师设计,我国工匠依照设计图纸建造而成。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修砌,建造工艺堪称精湛。来水亭穹形圆顶造型受欧洲古典主义建筑影响;但其顶饰造型独特,为西方原型所未见,有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宝顶之痕迹,为十八世纪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影响的回传。据此,可称来水亭为中国近代建筑中之“外传回流”影响型建筑。该亭造型美观、纹饰精美,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将中西方建筑特点完美融合的近代工业建筑,它在满足工业用途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来水亭作为北京自来水最早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北京自来水业的发展历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近代工业的发展进程。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建筑遗存。

蒸汽机房外观

蒸汽机房。(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蒸汽机房建造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位于北京第一座水厂——清末自来水厂旧址内。蒸汽机房内部曾有两台蒸汽机,将水厂内消毒处理后的自来水通过蒸汽机泵入50余米高的水塔中,之后自来水就会借助重力的作用,流入城市供水管网中。

蒸汽机房是由德国人设计并由中国工匠建造的,当时的京师自来水公司与德商瑞记洋行签订了采购合同,建蒸汽机房的设备器材由德国进口。由于蒸汽机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因此带有明显的西洋式建筑特色。

这座蒸汽机房,也伫立在这里,陪伴了北京自来水业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是北京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wwzjy2019041733

东直门水厂办公旧址。(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清末自来水厂办公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办公旧址的格局与北京传统的二进制四合院相似,在二进院内都建有南、北正房,东、西厢房,但是在一进院内有所区别:办公旧址的一进院进深较长而且比较狭窄,而北京传统四合院则比较方正;办公旧址的大门向东侧开启,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向南侧开启;同时,办公旧址没有建造倒座房,而是在大门的门楼内建有两间门房。从建造手法上来看,办公旧址房屋前出廊,采用的是方形廊柱,而传统四合院一般采用圆形廊柱。所以说办公旧址的建筑类型介于四合院与办公用房之间。

办公旧址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究其原因,这与办公旧址设计建造的年代有关,当时西洋风传入中国,加上当时东直门水厂的设计师是德国人,所以在局部位置的设计具有西方建筑特点。例如四合院大门在整体上就是典型的西洋门式的风格。所以说,这里是中西合璧,独具特色的工业建筑遗存。

奏办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之关防印章照片1

奏办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之关防印章 1908年 铜质 篆书 印面11×7cm 通高13cm 515.4g(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这是北京市自来水公司早期印章中规制最高、体量最大的印章,这枚印章上用阳刻刻有“奏办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之关防”字样,其中“奏办”的意思,为奏请政府同意承办之意,而 “关防”则为旧时政府或军队所用印信。

1908年4月18日,当时的农工商部上书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请建京师自来水公司,这一奏请不到十日,即获批准,北京自来水业也由此诞生。公司奉农工商部奏准官督商办,采用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创办资金。为使资金筹集顺利,不仅公司定下了“专集华股,不附洋股”的规定,农工商部也奏请清廷为公司颁赐关防一枚,专门用来处理公司与政府往来公文及银钱等重要事务。见此关防印章,则各衙门均行方便,由此,大大减少了公司创办所用的时间和资金。

这枚关防印章在北京自来水业的创办初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见证了公司的创办与早期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北平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甲字第5554号股票(股东段视祥)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北平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甲字第5554号股票。(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这些是公司在历史上发行过的股票。现今北京自来水博物馆收藏股票包括,公司创办之初发行的京字正股股票,师字红股股票,1921年发行的乙字股票,1934年发行的甲字股票,1943年发行的水字股票等各个时期公司发行股票。这些馆藏股票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股票的形制独具特色,二是股票的时代脉络清晰完整。

京师自来水公司股票的样式可以说是中国早期股票的经典。股票外观采用碑式边框设计,文字沿袭中国传统书法格式,标题名称均从右向左横书,而没有采用西式股票形制。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时代特征:经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思想冲击,清朝有识之士开始接纳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但文化根基上还是延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学习西方却又坚守本国特色的社会思潮下,公司在不同时期发行了三次股票。而在馆中,我们将三次发行的不同股票,完整、全面的展现给大家。

这些股票及股票登记册、存根的保存也体现出公司早期发行股票的严谨规范。

职工登记卡片何知平

职工登记卡片何知平。(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这是公司早期的职工登记卡片。在这张小小的职工登记卡片上,记载有公司早期的职工信息,姓名、籍贯、年龄、出生日期、工作经历...仿佛现代的人事档案一般严谨,同时,在卡片中,还对职工薪金有详细记载。可以看出,在创办初期公司就有了完整的职工登记制度。

从职工登记卡上的信息中我们发现,公司早期的职工中,有没上过学的人充当水夫,负责卖水、运水;还有国内上过私塾的人担任记账员,文书员;还有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也在公司施展一技之长;更有国外的留学生,归国投身于北京自来水事业。这些人,每一个人都尽自己所能来发展北京自来水业,他们都是北京自来水业发展的耕耘者和见证者。也正是如此,职工登记卡对研究北京自来水业发展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号水源井

第一号水源井。(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这块石碑是第一号水源井井碑。第一号水源井位于北香河园路,现今已不复存在,但是井碑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井碑长约1.3米,宽约0.46米,厚度约为0.1米,雕刻时间为民国三十年(1941年),井碑上的字是由公司第三任总理、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傅增湘所题。

早期北京自来水水源为孙河地表水,由孙河取水厂送来的清水,经过东直门水厂的消毒处理后被输送至管道中供人使用。20世纪30年代,北京进入枯水期,孙河水位下降,为维持和扩张供水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当时的自来水局决定取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并在东直门水厂内先后开凿了五口水源井。水源井的开凿,标志着北京自来水水源由单一地表水开始转变为地表水、地下水多水源供水。而这块井碑,就是东直门水厂内第一号水源井的井碑,它对研究北京城市供水水源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铜砣式听漏仪

铜砣式听漏仪。(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这件藏品名为铜砣式听漏仪,看它的造型,仿佛医生所用的听诊器,其实,它也正是用来听水管心跳的仪器。

北京自来水业有百余年历史,但早期检漏技术的发展资料非常有限,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检漏方面才有所突破。1950年代是北京自来水在管网检漏技术方面积极探索的时期。当时自来水公司的检漏设备十分落后,在进行管道检测时,以听声为主,全凭经验来对声音进行分析,判断漏情、漏点。检漏使用的是以前遗留的美制“电子管音频放大听漏仪”和机械共振式“铜砣听漏器”。这两件机器,前者体积较大,携带很不方便;后者体积小,便于携带和夜间作业,但是数量不多。由于检漏能力的不断扩大,检漏仪器明显数量不足,这时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对铜砣听漏器进行了仿制研发,将其进行改进,改进后的铜砣式听漏仪广泛应用于全市检漏工作。这件藏品,是研究北京自来水业的检漏工作的重要佐证。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