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明节真正清明起来

2019-03-26 09:32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让清明节真正清明起来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清明节融合了历史上的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内容,有着2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深远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一个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逝者与生者,哀伤与欢乐,在清明节得到了充分的统一,更昭示了清明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概括了“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本质内容。正因如此,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国务院将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

然而,近些年来,人们对清明节的记忆似乎只剩下了祭扫一项,且祭扫的方式令人担忧。在一些地方的清明祭扫中,庸俗之风盛行,给清明平添了许多污浊之气:大操大办,劳民伤财;过度焚烧,制造火患;而那些烧“情人”、烧“麻将”的做法,污染环境的同时,更污染了精神世界,给清明文化带来了不良影响。当此之时,河南开封等地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组织举办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让清明节多些文化味,显得弥足珍贵。

古人说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既描摹了物候变化,又寄寓了清明节文化意涵。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社会转型,传承清明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笔者认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相当深广,我们应当与时代同行,与人心相合,与自然相得,充分利用“文化+”、“互联网+”理念,以“文化+节会”等生动实践,将意蕴丰富的清明文化从历史长河中打捞出来,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清明节真正清明起来,成为中华文明密码永不消失的重要载体。

责任编辑:王硕(QZ000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