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5日迎来小寒节气。
这意味着进入了隆冬季节,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日子开始的标志。
小寒三候
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鹊始巢: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雉始雊:再五日“雉始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临近。
小寒民俗
01、九九消寒,每天一笔
元代开始,皇宫到民间都兴“九九消寒图”,图上或是文字或是图案,每个字都是九笔。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02、广州: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03、天津:吃黄芽菜
《津门杂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起居有“三防”
01、防寒——要护头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除头部外,腹部保暖可减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泻等疾病,膝关节保暖也很重要。
02、防燥——内服+外用
除多饮温水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建议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
03、防感冒——常伸腰
除了注意保暖,还应多做肢体伸展运动。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助增强御寒能力。
进补吃起来,古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需要大量的能量维持正常运转,适当进补在小寒节气很有必要。
01、当归生姜羊排汤
食材: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排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做法:
1、当归、生姜、羊排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
2、改用小火炖至羊排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即可。
02、山药炒鱼片
食材:
草鱼250克、山药150克、料酒、葱、姜、盐。
做法:
1、鱼肉切片,用生粉拌匀。
2、油锅,入葱、姜末煸香,倒入鱼片、山药片翻炒。
3、加料酒、葱、姜、盐,再炒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