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中关村笔记》给我们的启示(3)

2017-05-25 08:49 文汇报

来源标题:《中关村笔记》给我们的启示

中关村的故事使民族自信心更有依托

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在我们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太少,好的更少。这是我的第三个感受。无论是冯康、陈春先,还是王选夫妇的故事、柳传志父女的传奇……《中关村笔记》 中的许多人物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篇写成佳作,拍成影视,从而展示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精神世界。看滴滴创始人程维挖柳青加盟的故事,看他们携手

并购Uber 的大战,实在是精彩之极。Uber的创始人卡拉尼克,这个被美国媒体形容为“一个强盗般的坏小子”,最初闯入中国的态度是多么盛气凌人。但作者写道:“卡拉尼克有1840年的态度,却已回不到那个时代,全球化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程维拒绝1840年的态度同样是一种历史态度,事情就是这样搅缠在一起,资本、意识形态、个人风格,等等。这个时代决不能用一种观点统摄,没有比真实更复杂的,而真实最大的敌人是简单。”以此对照,今天的文学视野是否狭隘了点,对核心价值观的阐释是否肤浅了些? 试想,如果 《中关村笔记》 中的人物形象得到广为传播,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是否更有依托? 对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是否更加清晰? 对全球化的理解是否更加全面?

中关村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历史毕竟是人创造的,那些走在历史前沿的人,我们看重的常常是他们的辉煌业绩,而忽视他们作为人的内在世界。宁肯在总结滴滴的故事时,强调了中关村精神的“创业、创新、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其实,在《中关村笔记》 中,他浓墨重彩的是人的仁义、胸襟、气度、理性、温和。这两部分放在一起,才是中关村最为宝贵的财富。由此想到,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对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将起到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陈保平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