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看点 5
秦始皇陵青铜雁:
古代水禽也集中管理
大多数时候,陪葬坑埋葬的是真正鸟兽,经年累月再出土时就只剩下骨骼了。可在秦始皇陵的一处陪葬坑,按1:1比例制作的青铜水禽坑,真实再现了当时的自然环境。
专家介绍,青铜水禽共出土46件,其中包括青铜天鹅、青铜鹤及青铜雁三个种类。由于盗扰及坑体焚毁坍塌,这些水禽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些甚至已经无法修复了。
此次一件青铜雁到访首博,由于长时间潮湿环境的侵蚀,水禽周身锈蚀严重。“出土时青铜水禽都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白色彩绘,可见,当时青铜水禽制作完成时,表面也施有彩绘。”专家说:“随葬坑里有人造的河流,这些出土的青铜水禽或站或立,头部均朝向象征性的河道中央。”
秦始皇陵博物馆的资料显示,出土的水禽既不作嗷嗷待哺状,也不作引吭高歌状,展示的都是动态过程中的瞬间姿态,姿态闲散,动作不一,在木台上或立或卧,有的水中觅食,有的伏卧小憩,有的曲颈汲水,栩栩如生。水禽的生动形象说明它们是被集中管理的,此时还没有被主人召集起来从事某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