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360余文物展现《美·好·中华》(2)

2017-05-09 08:39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360余文物展现《美·好·中华》

精绝国故址勾花皮鞋上展

本次展览参展文物涉及21个省区市49家单位的360余件(套)文物。这些文物主要是从近20年来历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来的,还辅有少数未获得“十大”的重要发现。

梳理这些文物,一批与帝王有关。“海昏侯刘贺墓葬里夺目的金子这次没有来,我们选择了4件其他文物。”李丹丹说,“秦始皇陵选择了一件铜雁,一比一的比例,栩栩如生。隋炀帝墓出土的蹀躞(dié xiè)金玉带和曹操墓出土的石牌,都将在展厅出现。”

这些代表中华之美的文物,筛选入京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充满了曲折的美。举个例子,最初工作人员希望选取一件秦始皇陵陪葬坑的百戏俑,展现当年杂技艺术的美。“遗憾的是,百戏俑的档期都排满了,陕西文物部门推荐了另外一件铜雁。”冯好说,“正中下怀,这件文物非常生动,可以反映出当年工匠的高超技巧。”

一些少数民族的文物也入选了此次展览。比如新疆文物研究所收藏的一件勾花皮鞋,是1995年在尼雅遗址出土的。经考证,这里是汉晋时期精绝国的故址,是西域“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处东西交通要塞。

点校现场

每件文物至少拍6张“证件照”

“慢点,慢点,慢点。”重要的事情,策展人戴鹏伦连说了三遍。一名工作人员弯腰,将一件方鼎青铜器捧出囊匣,放在桌子上。

“让着点,让着点,让着点。”又是连着三声,戴鹏伦直接上前,帮着后边一位手捧着一个青铜盖子的工作人员清场。

这两件是一组,出土自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戴鹏伦说:“这批文物自发掘以来一直被藏在库房里,连囊匣都是为这次展览专门定制的。”

“高50厘米,宽45厘米乘30厘米,边沿修复处有裂,通体有锈。”工作人员凑近青铜器,边观察边报出文物当前情况,任何细节都不放过。

一张文物点校清单上,交方经手人和接方经手人都需要签字。“每一件文物至少要拍6张照片,像这件有铭文的,还要拍摄细节。”

一件青铜器,不算拍摄时间,点校过程持续了大约50分钟。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刘冕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