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对话故宫“看门人”单霁翔:(4)

2017-02-08 08:03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对话故宫“看门人”单霁翔:

记者:我们的人才储备盯得上吗?

单霁翔:老员工现在大量退休,过去一些老员工的重复性工作,比如售票、验票、安检、食堂……这些有500多人。现在,我们把这500多个岗位通过招投标,由社会公司来做,由此腾出500多个名额用在我们最需要的技术岗位和专业部门。

故宫医院过去是七八十人,现在有130多人,四五年以后会到200人,这样修复文物的人才得到汇集。这种汇集就要看你的吸引力了。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使大量的学子希望能参与到故宫修复工作中。我们最多一年应聘故宫的有18000人。因此我们抬高了门槛——一流高等院校硕士以上的毕业生,录取可能性会比较大。他们报名以后,我们会进行系统的培训,因为他们离故宫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看,进入故宫的百里挑一的年轻人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工作比较稳定,虽然我们工资不高,但他们接触的都是国宝级的文物,有一种自豪感。

今年要大规模更换展品

在单霁翔看来,展览,与故宫的文物修缮、科学研究以及观众游览等工作相比,是一块短板。今年开始,故宫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北青报:很多人还记得“石渠宝笈”特展引发的盛况。这个展览改变了人们对故宫过去的展览一成不变的印象。但是,对于藏品总数超过180万件的故宫,当前展览的呈现仍旧不能满足观众们的期待。您认为如何应对庞大的藏品数量与当前有限的展出品之间的落差?故宫展览策划的思路又是怎样的?

单霁翔:按照故宫目前展览的情况,每年展出的一万多件藏品,与180万余件(套)的藏品总量来说确实太少。经过努力,这个情况将出现重要转机。一是经过7年的文物清理,文物藏品总目得以向社会公开。二是故宫开放面积也将不断扩大;三是“平安故宫”工程北院区项目中,新的大型博物馆设施正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可以解决院藏的大量大型珍贵文物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及时、大规模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同时把传统文物修复的技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给公众。

过去我们专题展览更换的展品比较少,一个展览十年八年不更换展品,今年我们要大规模的更换展品,使更多的文物能够与观众“接触”。

另外,我们要办综合展览,包括我们去外面、各省市和国外的展览,不是只用一类展品,而是构成一个时代,一个历史、一个故事的综合情景。

在未来,我们要关注一些过去人们忽视的展览题材。比如我们正在东华门下布置石刻文物展厅。今年底,开放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家具库房——南大库,将展出2400件人们从未见过的明清家具。

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筹建以后,很多精美的文物和展览可以到香港持续展出。2月份我们还将在厦门鼓浪屿建成故宫博物院的外国文物展览馆。

如今,故宫的每一项展览,都是在精心策展、提升展览内涵与展示效果的同时,展览图录制作和相关书籍出版、召开学术研讨会、研发数字影像辅助导览、展览宣传策划等都同时展开,并且针对重点展览研发相应的随展文化创意产品,使每一项陈列展览“立体化”,让社会影响最大化、观众体验最优化。

给予游客以尊严

单霁翔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多次提到要让观众“有尊严”地参观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刚刚过去的2016年,故宫全年参观人数又创下16018540人次的历史新高。面对汹涌而来的观众潮,故宫是否又面临新的压力?

北青报:听说您曾经被故宫里发小广告的人骂过?

单霁翔:我走在故宫的开放路线里,总能看到那些发小广告的和黄牛党。他们后来也认识我了,看到我就互相传“那个老头是院长”。我觉得这些人破坏了游览秩序,决心治理。但这些人一开始是很猖狂和肆无忌惮的,你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敢当面骂你,但为了游客的游览秩序必须要治理,不能怕挨骂。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王岩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