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当时在制度层面,我们遇到哪些困难呢?
单霁翔:故宫现有木、瓦、油、画、石等各项作业的专业技师大都具有3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专业技能高超,实操经验丰富,但绝大多数已经接近或达到退休年龄。仅2016年,修缮技艺部退休的古建技师就有7人。按照有关人事制度规定,他们属于工人身份,不能够返聘工作岗位。
近年故宫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位年轻人,按照“三年零一节”的学徒方式,制订了从“应知应会”到实际操作等较为详细的培养计划,以口传、心授、手教的形式随同师傅到施工现场边干边学,旨在恢复传统的以“师承制”方式培养营造技艺人才,使技艺精湛的工匠们能够将所掌握的绝技传承下去。
通过近四年师徒的共同艰苦努力,这批年轻人已经分别掌握了官式古建筑营造中多项操作技艺。但是目前进入事业编制的人员需具有北京市城镇户口,受户籍制度等政策限制,他们很难获得事业单位编制而成为故宫正式员工,因此面临人才流失的状况。
现有古建筑修缮工人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不足1/10,修缮队伍技术水平普遍下滑。由于修缮队伍缺乏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施工操作中表现出种种不规范,不但与故宫官式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应有质量相差甚远,而且使传统营造技艺传承难以为继。
北青报:今年新实行的制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单霁翔:故宫的这些官式古建营造技艺老工匠们默默无闻,应该明确师承制的这种体制,给他们一定待遇,让这些老师傅承担起故宫修缮工程把关指导的角色,才能使我们的修缮确保质量。故宫面临的“制度困境”经过政协提案与多方呼吁,已引起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以上状况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解决。在多方协调下,七位师傅目前已经全部返聘。故宫建立特殊人才选聘制度,保证专业工匠队伍的稳定和培养,对于经过系统培养的保护传承人员,经过严格考核后,可以不受户籍制度限制,作为专业亟须人才加以安排使用。
他们的身份是工人,只要经过考核留在故宫,我们就给他们解决北京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