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天桥老胡同拾遗(4)

2017-01-03 16:12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天桥老胡同拾遗

鹞儿胡同诞生指挥大师

鹞儿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东接前门大街,与铺陈市胡同相交,西连留学路,全长四百多米。鹞儿胡同乍一听,仿佛胡同的历史与某种强悍的猛禽有关。其实,明代时,此胡同叫“要儿”胡同,属正南坊,清代以后演变为鹞儿胡同,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是一条非常有故事的胡同,走出了很多文化人士。闻名中外的著名交响乐指挥家李德伦,就出生在这里。

1917年6月6日,李德伦出生在鹞儿胡同31号(老门牌)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李德伦的大伯父家住“平介会馆”的西院,李德伦家住“平介会馆”东院。因离天桥很近,家人常带他去那里玩儿。在小德伦四五岁的时候,一次去天桥的游玩中,被一个弹三弦儿的艺人吸引。回到家后,小德伦缠着父母给他买三弦琴,父母只好答应。从此,小德伦抱着他心爱的三弦儿,整天拨弄。后来李德伦说,那是他走向乐坛的开端。

李德伦的父亲酷爱京剧,与当时的京剧演员有来往,家里经常锣鼓点不断,京剧音乐氛围的熏陶,无疑给小德伦打下了音乐启蒙的基础。到了六七岁时,李德伦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天地,那就是家里听差们住的门房。当时李德伦家东、西两院加在一起有十几个佣人,在那里李德伦接触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当时他家有两个听差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做过华工,他们经常给小德伦讲欧洲的风土人情,讲他们挖战壕、筑工地的亲身经历。李德伦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开始认知社会和人生。这也为他日后的人生轨迹打下了伏笔。

1931年,李德伦考上了北京师大附中。爱好广泛的他,喜欢读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的作品,更喜欢听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当时北京有一个专为外国人办的“燕声”电台,每天播放几小时的西洋古典音乐,周六晚上还放一部歌剧录音,李德伦听得如醉如痴。那时,只要外国音乐团体来北京演出,李德伦每场必到,从不错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德伦参加了“北平歌吟团联合会”,在多次示威游行中,李德伦领头高唱抗日歌曲,积极投身到救亡运动中。1940年,李德伦考入上海音专学习。1946年,李德伦到达革命圣地延安,担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的指挥。从此,他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国革命的音乐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除了交响乐指挥家李德伦,中国著名的林业教育家、植物学家、树木生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汪振儒(1908-2008)也出生在鹞儿胡同。

汪振儒的父亲汪鸾翔曾任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这样写道:“补习数理化的老师叫汪鸾翔,是位博学多才的人。书、画都拿得起来,水彩、油彩不怵,新学样样通。不过给我补课的课本,不管是数理化还是别的科,都是木刻、线装的课本,是汪老师在光绪年间教书时自己编的教材。”汪鸾翔是清华大学的老教授,清华大学的老校歌歌词就出自汪鸾翔之手。

汪振儒从小耳濡目染,对动植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期间,汪振儒为学校花草树木编制了植物名录,还协助教师绘制生理卫生教学挂图,受到师生们的称赞。1925年“三一八”惨案中,汪振儒参加示威游行,被军警开枪打伤左腿。1935年,汪振儒赴美国学习林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祖国,从此走上林业教育之路。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汪振儒参加北京林业学院即后来的北京林业大学的筹备工作,为中国的林业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鹞儿胡同还是一条梨园艺人聚居的胡同。文武皆能的名伶“九阵风”阎岚秋(1882—1939)病逝于鹞儿胡同21号。鹞儿胡同37号,就是以艺名“玉芙蓉”享誉京、津、沪等地的京剧名角童芷苓的旧居。其旧居门上还有“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的门联。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邱崇禄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